榆林八景

驼峰拥翠壮边城,

普惠寒泉冬日蒸。

南塔凌霄星可摘,

西河漱月影自凝。

柳河秋色迷津渡,

芹涧春香蔚野滕。

龙穴藏珍昭古庙,

红山夕照景恢弘。

明清时期,文人墨客遍观榆林古城的山水胜迹,连缀增补,演化凝炼,形成反映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榆林八景”。有的景观如南塔凌霄等至今犹存,有的景观如柳河秋色等已一去不返。

(一)驼峰拥翠

榆林古城坐落在驼山上,山高数十丈。《延绥揽胜》记载:“驼山在榆林城东,城半踞其巅,形如骆驼,山上有堡儿山,庙梁,并建塔名文笔峰。”驼峰山上庙宇很多,南有东方境,北有朝阳观、千佛寺、香云寺、戴兴寺等,绿柳红墙,一片苍翠,是古城的幽胜境地。每当太阳从东山升起,榆林东城如在苍翠的大海之中,茫茫一片,雄伟壮观,被誉为“驼峰拥翠”。清代诗人田万宝有《驼峰拥翠》诗赞道:

驼峰峭立本天成,

拥获榆阳享太平。

翠拱崇楼高绝顶,

此山千载独留名。

(二)寒泉冬蒸

寒泉指普惠泉。普惠泉在榆林城北驼峰山下,原名南泉,后叫普惠泉,俗称龙口。《榆林县志》记载:“龙王泉水,镇志在榆林县城东,自半山涌出,汇而为池,疏而为窦,周灌城中,镇人之所汲养也,严冬蓊勃,水气如蒸,泉上有石匾,额曰普惠泉,由城西流入西河,其上有龙王庙,故名。”泉水由山根下涌出,清凉味甘,严冬季节暖气蒸腾,因有“寒泉冬蒸”之誉。清人杜滋有《寒泉冬蒸》诗赞曰:

驼城十里涌寒泉,

冬日云蒸众壑前。

烹茗恰如深鼎沸,

饮汤真似曲池煎。

纵令夹岸霜飞塞,

应讶长波灶吐烟。

一带潆洄冰不结,

溪间溅月碎还圆。

(三)芹涧春香

榆林城西有芹河,源出长城西北的沙漠,流入榆溪河,每到春天,芹水两岸榆柳青青,绿树成荫,芹菜野花,沁人心脾,鱼游虾跃,鸟鸭和鸣,小桥芹亭,柳暗花明,故有“芹涧春香”之美誉。清人曹振玉有《芹涧春香》诗赞曰:勃勃芹生涧水旁,当春气暖袭人香。波萦远合苔衣湿,风起斜牵荇带长。地似泮宫歌薄采,客谈云梦忆先尝。剧怜野老殷勤意,赢得清芬贮一筐。又有诗赞曰:

沙漠平分一涧开,

中流芹水向东来。

花香飘满寻春路,

恰好重登吊古台。

(四)西河漱月

西河即榆溪河,在榆林城西。此水源出塞外,河上古有桥,名清波桥,后毁于洪水。清康熙十年(1671),榆林城堡同知谭吉璁重建,改名碧浔桥。每到中秋,榆溪河碧波荡漾,两岸绿柳相映,游人站在桥头,仰望皓月当空,俯视河中映月,微风习习,流水盈盈,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被誉为“西河漱月”。清人王瑞峰有《西河漱月》赞诗曰:

榆关犹是秦时月,

西照长河澈底清。

皓魄悬来风淅淅,

寒溪漱处水盈盈。

滩声北接雄山远,

桥影南连宝塔横。

十里黄沙明此夕,

征人惆怅到三更。

(五)南塔凌霄

南塔指榆林城南门外的凌霄宝塔。塔为十三层,高数十丈,呈八角形,底层四面开门,以八卦命名,二层以上每层有窗口四个,檐角悬挂风铃,高层为圆形塔顶。内有楼梯可攀登。塔身形如笔立,雄伟壮观,高入云霄。榆林民谣云“凌霄塔,离天一丈八”,因得名“南塔凌霄”。清人胡万昌有《南塔凌霄》诗赞道:

南关胜景至今传,

宝塔凌霄几历年。

霜戟上冲云汉际,

风铃直挂斗牛边。

遥瞻文笔从空耸,

长看明珠绝顶悬。

有志登临舒宿愿,

攀来便作广寒仙。

(六)红山夕照

红山指城北红石峡一带。因红山地处沙阜,山环列似若屏幛,每当夕阳西下,红影外浮,如霞升起,被誉为“红山夕照”。清人牛樾有《红山夕照》诗赞曰:

两峰壁立嶂屏风,

绚烂晴岚压塞雄。

自有朝烟浮处紫,

更教夕日照来红。

暮寒天回惊回雁,

晚渡人归讶落虹。

僻壤荒陬饶胜景,

蓬莱仙境暗相通。

(七)柳河秋色

柳河在榆林城西南,现今永济桥(南桥)附近的沙漠中。其地在河中,呈长岛形,水流入榆溪河,地肥沃,可耕。明成化年间种植柳树数千株,万历时被伐尽。沿河两岸,碧水黄沙,垂柳倒挂,绿树成荫,风景如画。每到秋天,柳河两岸一片丰收景象,秋色宜人,被赞誉为“柳河秋色”。明人王越有《秋日过柳河》诗赞道:

黑山南畔几经过,

秋色偏惊古柳河。

山影瘦分黄叶少,

水光寒浸白云多。

物逢晚景节如此,

人到衰龄可若何?

莫向天涯赠离别,

西风愁听渭城歌。

(八)龙穴藏珍

龙穴又称黑龙穴。因庙周围有9个水潭,故又称“九龙潭”。在榆林城南镇川镇的红柳滩村东沟内的幽谷石崖上,潭开凿年代不详。黑龙庙建于明正德年间,龙穴在山中的石岩中,穴中细水长流,如蛟龙吐珠,若丝条下注,水甘甜清凉,故名“龙眼”。沟下有一奇台,名曰“水秀”。据《榆林县志》载,黑龙穴中供黑龙大王,旱季乡民祷雨辄应,以瓶承穴水下时有古钱珍宝流入瓶内,名曰“龙穴藏珍”。清人赵珂有《黑龙穴》诗赞曰:

万笏参天峭石磷,

黑云如墨罩龙身。

滩头隐现三珠树,

穴口潜藏百斛珍。

伏颔悬来精闪闪,

深潭跃处浪粼粼。

榆关祷雨崇朝遍,

始识灵渊信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