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石雕源远流长,其写意的造型,流畅的线条自成一体,在中国石雕艺术中占有独特位置。之前发现陕北最早的石雕是1981年出土于延川县延水关镇王家塬村的一枚带肩石斧,造型对称,做工精细,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另有洛川县石泉乡东村出土的石环,同样体现出较完美的构思和高超的雕造技艺。这两件石刻作品都是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的遗物,距今约3500年-5000年。
随着近几年神木石峁遗址的考古发掘,出土上百件史前石刻雕像,2019年,考古人员在皇城台南墙上新发现了上百件史前石刻雕像。这些雕像距今约4200年左右,题材以人面纹、兽面纹和动物纹为主,反映了石峁遗址先民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精湛的雕刻技艺。石峁遗址也被誉为“石破天惊”的二十一世纪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东汉陕北石雕保存下来的石雕主要以汉画像石为主,这些画像雕刻的内容涉及狩猎放牧、农耕植禾、楼阁庄园、宴饮庖厨、车马出行、军事征战、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舞乐百戏、纪年石等。出土的画像石是均为本地的页岩为材料,墨线勾样、浅刻浮雕,然后施用朱、绿、赭、白等色绘制而成。
唐宋时期的陕北石雕主要转入佛像雕造。有圆雕、镂空等。在陕北众多的石窟寺造像中,子长县的钟山寺石窟,富县的石泓寺石窟,延安的清凉山石窟、黄陵县的双龙寺石窟都是佼佼者。其中钟山寺石窟已被批准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明清时期,陕北石雕出现了许多道教造像石窟,石刻造型比例适中,细部写实,注重表现人的体态。大量的炕头狮子出现在普通老百姓家里。延长县七里村河对岸岩壁间的道教石窟,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近现代陕北石雕,主要分为纪念性、装饰性两类。纪念性石雕主要雕造在陵园、集镇街头,各县烈士陵园的纪念塔、纪念碑等,民俗文化村的石刻群等,涌现了一大批工匠。万氏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的万兆存、万军利父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