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川法庭:塞上古镇法徽耀——争创“枫桥式人民法庭”

榆林市榆阳区人民法院镇川人民法庭,坐落于号称陕北“旱码头”的镇川镇,镇川法庭在这片热土上精耕细作,扎实实践“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法庭被评为“榆林市十佳法庭”、“全省首批示范法庭”。


诉源三治防隐患    深入群众解民情

镇川,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风土人情,当地经济发展十分活跃,但由于遵循的交易惯例还比较传统,因此而产生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

“法官,快帮帮我!”2021年5月,高某来到镇川法庭,无助而焦急地央求道,满眼都是期盼。

原来,2021年农历3月,李某在镇川牲畜交易市场内向高某买牛。双方成交后,李某以现金携带不够为由赊欠高某购牛款2.3万余元,又以本地牲畜交易风俗习惯为由未向高某出具欠据。

高某多次催要欠款,李某却百般抵赖、拒绝付款。无奈之下,高某一纸诉状将李某告上了法庭。

镇川法庭在办理该案后,通知被告李某出庭,可李某拒不配合,一会称其生病无法出庭应诉,一会又说并不欠高某款项。之后承办法官多方取证,并多次联系李某,才替高某讨回了公道。

该案办结后两个多月,又一起牲畜交易纠纷诉至镇川法庭。同样的事由,同样的经历。在处理完这起案件后,两起案例引起了法庭的高度警觉。法官立即深入牲畜交易市场调研,发现牲畜交易市场形成了双方私密商议价格、不可让第三人知晓,如有赊欠不出具欠据等交易陋俗,这都为后续双方矛盾纠纷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随后,法庭积极向该市场承包人、镇政府通报相关情况,指出原有的交易惯例,存在潜在的法律风险,易引发纠纷。沟通协调后,市场承包人与镇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棘手性,大家一致协商,由法庭在牲畜交易市场内设立大型宣传架、案例展板、宣传标语墙等,倡导文明新风,防范法律风险,从改变大家的固有观念为切入点,逐步规范当地牲畜市场交易。

醒目、简洁、生动的宣传展板刚刚立起来,当天,便在镇川镇老百姓的微信朋友圈炸开了锅,大家对宣传内容纷纷点赞转发。自此之后,当地再未发生此类案件,不仅破除了原有陋习,也规范了当地的牲畜交易,繁荣了市场,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法治保障。

“枫桥式法庭的建设不是闭门造车,我们一定要走出去拉回来,主动将司法触角延展至矛盾聚集地、隐患高发地,才能更好地开展诉源治理,才能走进人民的心中。”镇川法庭庭长张佳说。

近年来,镇川法庭在推动诉源治理中,不断提高研判能力、改进工作方法、优化工作流程,将辖区乡镇的基层社会治理集成创新、平安乡镇建设、法治乡镇建设看作一盘棋,统筹兼顾、相互促进、部门联动、多措并举,切实履行着“从群众中调研、从审理案件中研判、从融入乡村振兴中防范”进行诉源三治的诉源治理模式,让“枫桥经验”不断走深走实。


速裁审理显成效    精准宣讲入民心

“法官来啦,咱们赶快把欠据拿出来咨询一下!”

2021年6月的一个清晨,一堂特殊的“法律小课堂”在镇广场举行,法庭干警们对来往的群众进行问答式的普法宣讲。

“法官,你帮我看看,我的钱能要回来不?”现场,部分群众拿出了皱皱巴巴的欠据。

“您别着急,我看看”,庭长张佳看了欠据后,觉得这张欠据虽然内容不多,但上面清楚地反映了欠款人的信息,欠款金额,利息为多少,欠款时间及偿还时间,法律关系明确,事实清楚。

“法官,你就赶快按法律程序帮我们要回欠款吧!”看着大家满眼期盼,法庭当场立案受理,并联系欠款人。随着法官在电话里和当事人释法明理的沟通,部分欠款人当即通过微信支付了拖欠的劳务报酬。

两个半小时后,干警们又马不停蹄地前往下一站——镇批发市场、五金市场。

结合这里常发生的纠纷及商户们关心的法律问题,干警们给大家发放了“关于买卖合同、民间借贷中所涉法律问题及注意事项”的宣传页,并就困扰商户拖欠债务问题进行了深度解读,对商户提出的问题现场解答。

“每次你们过来,总能号到我们的‘苦脉’”,商户们笑着对镇川法庭的干警们说。近年来,镇川法庭以调研分析为基础,及时制作了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在当前阶段在各类商业交易中的多发性的法律问题,开展走访式、点穴式的精准普法。2019年以来,镇川法庭持续开展一站式诉讼服务、诉前调解、速裁审理、便民审理、精准宣讲、联席化解六项举措。六项工作举措开展以来,镇川法庭的办案质效大大提升,百姓满意度不断提高。


以法融情晓事理    多方联动解民忧

2020年10月9日,国庆假期刚结束,法庭就受理了一起“特殊”的案件,原告常某,被告朱某双方都是70多岁的老人,竟发生了打架的行为。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经法庭走访双方当事人了解到,原来常某与朱某是前后排邻居,双方因为房屋地界争议,嚷嚷吵吵了20多年,逐渐积成宿怨。4月份,双方又因该地界问题相互撕扯,撕扯中致常某受伤倒地,常某因伤住院治疗,派出所给予朱某拘留十五天罚款500元的行政处罚。常某出院后向朱某索要医疗费及其他损失,朱某以受到行政处罚被拘留和罚款为由,拒向常某支付医疗费等费用。为此,常某将朱某告到法院。

在详细了解案情后,考虑到双方积怨已久,又是前后邻居,该案不能单纯的一判了之,必须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于是法庭联合村委会、调解员,多次到现场走访、勘查,从法理和情理角度出发,采取背对背式、当面式等多种调解方式。最终,在多方耐心细致的调解下,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调解达成当天,朱某向常某赔偿7500元医疗费,常某自愿放弃其他的诉讼请求。在地界争议上,在村组织的见证下,双方也达成了一致意见。至此,一件长达20多年因房屋地界产生的矛盾圆满化解。

为纠纷解铃,帮群众排忧。镇川法庭厚植为民服务的深厚情怀,铁面维护司法力度,用心彰显司法温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服务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