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榆林市榆阳区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灾难性衰退,全国GDP28年首次负增长。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和严峻挑战,全上下在、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关心指导下,紧盯“11255”奋斗目标,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工作措施,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7亿元,同比增长8.4%,占年度计划任务1030亿元的43.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2亿元,增长15.2%,占年度计划任务475亿元的34.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亿元,下降12.8%,占年度计划任务163亿元的69.3%;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0亿元,增长10.6%,占年度计划任务60亿元的50%。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7466元、7746元,分别增长3.3%、4.9%,分别占年度计划任务39200元、19700元的44.6%、39.3%。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较全国、全省、全市分别高10个、8.7个、3.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较全国、全省、全市分别高18.3个、15.1个、1.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全省、全市分别高3个、1.4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较全省、全市分别高25.6个、28.5个百分点。总体来看,上半年全区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逆势增长的运行态势,向全区人民交出了一份成果丰硕、厚重提气的成绩单。

(一)乡村振兴稳步推进。一是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围绕“3+2+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布局,建成优质果树基地9340亩、蔬菜基地2.3万亩、优质苜蓿基地3万亩;建成小纪汗10万只、牛家梁15万只湖羊养殖基地和岔河则万头肉牛育肥场;示范推广富硒功能农业、中药材、高粱等特色产业5.2万亩。二是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通过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拆除废弃房屋、圈舍、彩钢房等4946处;拆除乱搭乱建1610处,违法建筑100处;清理农村生活垃圾4.9,新建美丽农居30户,改造旧居1442户,完成13个村组集中养殖小区建设;分类推进“厕所革命”,改造公用厕所80座、户用厕所563个。三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两厂”建设方面:建成巴拉素镇等6座垃圾压缩转运站,鱼河等12个污水处理站。道路建设方面:完成交通扶贫、古塔小桥改造、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2019年通村公路完善、2020年新建通村公路等5个项目建设,一大批农村道路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水利建设方面:改善灌溉面积1930亩,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95处,加固病险淤地坝32座,治理河堤9.2公里。上半年,虽然遭受疫情、旱情、冰雹等诸多风险挑战,全区农业经济依然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实现农业增加值13.6亿元,增长0.5%,完成年度计划任务43亿元的31.6%;羊子、生猪饲养量分别达到180万只、63.5万头,分别完成年度计划任务200万只、80万只的90%、79.4%。

(二)工业经济逆势增长。坚持把支持工业企业稳增长放在突出位置,先后选派518名疫情防控监督员进驻431家重点企业,推进企业复工复产;严格落实减税降费、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一揽子工业企业扶持政策,为企业减税降费超过3亿元,工业经济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一是重大能化项目加快建设。高质量建设亿吨产煤大区,曹家滩、大海则、巴拉素、郭家滩4个千万吨级矿井顺利推进,神树畔、千树塔、大梁湾、郝家梁、方家畔、双山6处煤矿完成自主竣工验收;建成投产上古天然气处理总厂等一批重大项目。二是新兴产业加速培育壮大。在金鸡滩镇循环经济产业园布局铝下游产业制造业集群,开工建设陕西春晨博发、陕西钧泽等4个10万吨级铝下游示范项目和2个制造业项目;在榆阳高新区布局羊毛防寒服产业集群,建成轻纺产业园一期,8家轻纺企业入园投产。三是主要产品产能充分释放。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其中原煤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5806万吨、增长28.8%,占年度计划任务1.1亿吨的52.3%;洗煤、甲醇、发电量、兰炭、天然气、原盐、铝锭产量分别增长154.2%、97.3%、41.6%、34%、25.4%、12.8%、9.3%上半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87亿元,增长11.8%,占年度计划任务880亿元的44%,其中能源工业实现产值320亿元,增长13.8%,拉动工业总产值增长10个百分点;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63亿元,增长20%,占年度计划任务500亿元的52.6%。

(三)消费市场逐步回暖一是线下消费明显复苏。出台《榆阳区支持中小企业应对疫情影响有序复工复产平稳健康发展实施方案》,从政策减负、房租减免、金融支持等17个方面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推动153户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复产率达到100%,通过有序复商复市引导群众树立消费信心,上半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销售收入分别达到255.75亿元、80.91亿元,同比下降6.6%、9.5%;住宿、餐饮业分别实现营业额2.4亿元和7.39亿元,同比下降26.4%、27.3%,降幅分别较一季度收窄0.8、2.1、17、11.1个百分点。二是现代物流独具规模。靖神、金鸡滩煤矿、大海则煤矿等铁路专用线项目顺利推进,三科智慧农商城、京东榆林共享经济产业园、聚钛电子商务智能物流园全面开工建设,象道国际物流园累计发运量突破2000万吨,物流产业成为拉动榆阳经济增长、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陕甘宁蒙晋交界快递物流枢纽中心已初具模型。上半年,全区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67亿元,占年度计划任务385亿元的43.4%,同比下降2.5%,降幅较一季度收窄9.1个百分点。

(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一是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先后于2月28日、3月16日、4月28日隆重举行三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集中开工116个重点项目、总投资908亿元,全区上下迅速掀起了大抓项目、大干项目建设热潮。二是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突出抓好挂图作战、描红跟进、双周调度、跟踪服务、督查督办、环境保障和项目入统等七方面工作,兖州煤业50万吨Dmmn、华电小壕兔50MW风电、小镇体育康养、野生动物园二期等一大批体量大、结构优、带动强的重点项目强势推进。截至目前,185个重点建设项目开复工170个,开复工率92%,较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完成投资16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4亿元,占年度计划任务323亿元的50.8%,开复工率和投资完成量在全市前列,好于往年同期水平。

(五)旅游产业逐步升温。制定《榆阳区2020年“大美榆阳”文化旅游活动实施方案》,开工建设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等总投资110多亿元的文化旅游项目,恢复开放全区所有旅游景区,隆重举办麻黄梁省级黄土地质公园建设启动开工仪式榆阳区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组织开展第二届风筝音乐节、亲子帐篷节、陆虎营地越野赛等大美榆阳系列活动,推动消费市场快速回暖。上半年,全区累计接待游客2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亿元。

(六)招商引资再创佳绩。出台优惠力度空前的《榆阳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九条》在上海、深圳、西安等地建立招商联络点、组建榆阳商会,将招商阵地推进到最前沿遴选30名协管员充实招商队伍,积极推行招商引资“一条龙”服务;区级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赴郑州、杭州、山东等地上门招商,先后与中盛、华为、阿里巴巴等国际国内一流企业形成战略合作,与山东寿光建立现代农业产业联盟,智慧城市、智慧物流、现代农业等领域发展取得关键进展,上半年招商引资项目13个,到位资金89.6亿元,占年度计划任务175亿元51.2%,成为我区扩大开放、稳定增长、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

(七)民生保障更加有力。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区31个点校建项目推进顺利,累计完成投资3亿元;引进省内优质学前教育资源,8所幼儿园授牌成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发展协同创新实践基地;探索实行集团化办学新模式。二是全面加强医疗保障。疫情防控精准有效,四所公立医院分别与西京医院、北京儿童医院等24所省内外知名医院组建成医疗联合体,巴拉素、马合卫生院正在进行内部装修,耳林、刘千河、青云、小壕兔卫生院完成主体工程,全区317个行政村全部实现基本医疗有保障全覆盖。三是就业形势稳中有增。建成投运1个区级和11个镇级标准化创业中心,城镇新增就业204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9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达到26.1万人四是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为贫困群众安置公益性岗位815人、转移就业1393人、就业创业28人,为879户贫困户发放贷款2941万元,安排101家企业结对帮扶80个贫困村,落实帮扶资金近500万元。五是公共文化服务繁荣丰富。全面推动“榆阳书屋”工程建设,打造榆阳书屋68处,榆阳微书屋86个,打造城市15分钟公共阅读圈。

(八)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一是生态环境治理实现大提升。奋力当好“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排头兵,全面完成市上下达的任务量,共造林绿化6.5万亩、建设景观带1.07万亩,栽植各类苗木2336万株,打造景观节点9个,完成100公里高速绿化提升;围绕“三环三带七园七廊道”全域生态治理,投资2.45亿元,完成营造林17万亩,新建农田防护林网、生态廊道各100公里,完成园区、景区绿化35个,新增10个园林集镇、10个园林村庄和20个园林小公园,提升和完善6个万亩生态公园,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启动杭来湾、榆树湾、金鸡滩3个煤矿采空区沉陷治理试点工作,治理面积30km²。二是大气污染防治取得新突破。编制印发《榆林市榆阳区铁腕治污二十九项攻坚行动方案》,2750户餐饮企业安装了油烟净化设施, 144户烤漆汽修企业安装挥发性有机废气净化设备,98户企业完成环保型储煤棚建设,6家能化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拆除20台燃煤锅炉,榆林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143天,较上年同期增加7天。三是水环境治理有了新举措。全市矿井水综合利用示范工程金麻片区煤矿疏干水项目开工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和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有效实施,全区城镇重点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和4个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四是土壤污染防治取得新实效。半年来,累计转移处置危险废物11753.8吨,转移处置医疗废物321.33吨,转移处置钻井岩屑约7万吨。

(九)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一是“放管服”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出台《榆阳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施方案》,将215行政审批事项移交审批局集中办理,真正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制定“四办”事项清单924项,实现了线上“一网通办”和线下“只进一扇门”,各类市场主体总量、增量稳居全市第一。二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成立13个乡镇联合总社,实施“一户一田”10万亩,加快推进产权流转交易,完成交易69笔7194亩、成交金额1852万元,发放土地经营权证2本、面积1518亩。三是基层社会治理系统集成改革全面推开。以创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试点示范区、全国社会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两个“国字号”示范区为契机,将基层社会治理系统集成改革作为申报全省系统集成改革试点,制定《全区基层社会治理集成创新工作实施意见》等文件。四是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信用榆林APP”用户达到1.4万人,建成1个信用街区、评出12家星级商户,信用报告率先应用到政府采购、行政审批、干部任用等领域,推动全社会逐渐形成诚实守信、重诺践诺的良好信用环境。五是“智慧榆阳”全面推开建设。组建成立榆阳区智慧榆阳运营服务有限公司,能源管理、现代农业、社会治理等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看,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但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优。产业结构中二产占比偏大、一三产业占比偏小,依靠粗放的基础能源和基础产品支撑的产业格局仍然突出,粗放式传统工业模式仍然存在,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新旧动能转换急需加快推进。二是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主要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其中:原煤价格同期下降18.1%,煤制油价格下降16.8%,受价格下跌影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增速呈逐月放缓态势。三是固投完成任务压力较大。受疫情影响,本年度重点项目开复工时间迟于往年1个月左右,且部分项目企业效益不佳,融资困难,加之涉及省市层面审批的项目手续办理周期相对较长,影响项目进度。截至目前,185个重点项目中仍有15个项目未能开复工建设,固投仅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43.6%;同时,储备项目质量不高、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率较低,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四是消费市场恢复依然缓慢。疫情影响之下,住宿餐饮、文体旅游等行业受到较大冲击,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虽然降幅收窄,但还未能实现正增长,消费市场有待进一步激活。

三、下半年主要工作措施

下半年,要围绕“11255”奋斗目标和既定重点任务,保持头脑清醒,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弱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十三五”圆满收官。

(一)围绕强农富民,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一是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乡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全覆盖,依托“乡联社+村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经营模式,构建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持续带动群众增收,实现60%的集体经济组织有收益二是全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建成投运百万只肉羊屠宰加工等28个重点项目,充分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优质肉羊产业链生产基地”。三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11万亩,完成14处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开工建设红海渠灌区节水配套项目,完成机收作业面积60万亩,农业机械率达到72%。四是常态化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推进27个标准化集中养殖小区建设,建成古塔、补浪河等8个乡镇垃圾压缩站,开工建设巴拉素、小纪汗等9个污水处理站,全面完成5644户户厕改革和295个村委会及互助幸福院改厕任务努力营造干净整洁、舒适宜居良好人居环境。五是加大“两品一标”创建力度喊响叫亮“榆阳湖羊”“榆阳饲草”“榆阳肉牛”“鱼河净菜”等优质特色品牌。

(二)围绕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一是加强工业经济运行分析调度。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跟踪分析,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二是抓好煤炭优势产能释放。加快推进曹家滩、袁大滩、大梁湾、郝家梁、双山、柳巷等新建矿井产能释放,抓好巴拉素、大海则、郭家滩三个千万吨级矿井建设,促进优质产能充分释放,确保原煤产量突破1亿吨。三是全力推进重大能化项目建设。按照全市能化工业总体布局,盯住榆神工业区南区、榆横工业区北区两大板块,就近布局重大转化项目,强力推进400万吨煤间接液化项目尽快上马,确保兖州煤业50万吨DMMn等项目如期建成投产。推进铝下游产业园建设,启动入园大道、铝液供应专道、标准化厂房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陕西新南桂、榆林顺安盛等铝下游示范项目、榆林强美钢结构智能制造和陕西鼎华配件制造项目建设进度,开工建设神佳恒远20万吨/年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及再生项目,着力打造铝下游产业发展新高地。提升轻纺产业发展档次,开展后续入驻企业招商引资工作,实现30户以上轻纺企业入园,年产能1000万件、年产值10亿元,从业人员突破2000人。

(三)围绕扩容提质,增强三产发展活力。一是加快推动全区旅游业发展。推进榆林野生动物园、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小纪汗森林康养园、榆林镇北台长城公园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启动建设建安堡、常乐堡长城大遗址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以榆林古城、夫子庙街区为突破口,打造旅游购物、特色餐饮、非遗集聚地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特色街区,启动榆阳区游客集散中心、全区智慧旅游系统大数据中心建设。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推动文化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建设文化新高地。力争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2亿元。二是推进现代化物流体系发展。建成投运象道国际物流园二期和京东榆林共享经济产业园,加快聚钛物流和聚能物流项目建设,同步提升铁路运输能力,组团打造陕甘宁蒙晋区域物流“大枢纽”。加快传统商贸业和物流行业的提升与整合,依托榆阳好产品电商交易平台、货达物流、大才电商等,推进“互联网+”全面发展,争取年销售扶贫产品金额突破1000万元,对滞销的各类农特产品、工业产品持续进行线上推广。三是加快新兴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智慧榆阳、李宁体育小镇、智慧生活馆等项目建设,培育发展互联网、体育、教育、文化、大数据等一批新兴服务业,确保全年新增“五上”企业达到23户以上。

(四)狠抓项目建设,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一是夯实领导包抓责任,突出抓好挂图作战、描红跟进、双周调度、跟踪服务、督查督办、环境保障和项目入统等工作,建立项目推进整改台账,强化责任落实。加快项目建设,全力推进185个重点项目建设,对还未实质性启动的重点项目实行动态调整,实现项目优胜劣汰,要素资源优化配置,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招商联络点开展客商联络、项目洽谈、推介活动,通过“一对一包抓”“全过程跟进”,推动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建设、开花结果,确保全年到位资金达到175亿元。三是加强资金争取力度,推进专项债券申报,围绕新基建、新业态、公共服务等领域包装和申报项目,着力争取债券资金和上级资金支持。积极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融资力度,促成银企合作,有效化解项目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四是做好重大项目谋划,谋划一批现代农业、装备制造、文化旅游、智慧物流等优势项目,力争全区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全省、全市“十四五”规划盘子,不断积蓄高质量发展动能。

(五)坚持民生优先,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方面加快31个校建项目建设进度,保障秋季学期学位需求。分学段、分科目做好新招聘教师和农村选调进城教师分配计划,保证秋季开学后所有新建学校和薄弱学校师资搭配到位。通过缩减起始年级班额、挤占部室、租赁校址等方式,全面消除超大班额,力争将大班额比例控制在5%之内。卫生方面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常态化防控策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深入推进医共体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完成区疾控中心和新建沙河路、朝阳路、明珠路、金沙路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初步选址工作,加快推进人民医院康复中心改造工程和星元医院门诊大楼启动工作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实施高校毕业生企业就业促进行动,争取企业招用200名以上榆阳籍高校毕业生。实施标准化创业中心示范创建行动,新建10个镇级标准化创业中心,创业中心总数达到22个,实现城乡全覆盖。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全面根治农民工欠薪问题文化方面,完成星元图书楼扩建工程,建成胡星元纪念馆。全面恢复榆阳小剧场、榆阳书场文化惠民演出,进一步完善榆阳非遗馆布展项目;年底实现“榆阳书屋”和 “榆阳微书屋”“双一百”目标任务。脱贫攻坚方面,脱贫攻坚方面,持续推进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坚持减贫、防返贫与巩固成果一体推进,统筹做好扶贫资产登记管理、消费扶贫、脱贫攻坚宣传和“十四五”扶贫规划,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六)筑牢底线思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开展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突出抓好“八项行动”,全面治理“六大区域”,为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作出示范。扎实开展铁腕治污二十九项攻坚行动,统筹做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工作,推动辖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较2015年下降13.3%、18.3%、25%和25%,细颗粒物PM2.5浓度年均值不高于35微克/立方米。印发《榆阳区火电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方案》,对火电行业落后产能实施整改提升或关停,提高资源转化效率和产业竞争力。聚焦生态空间治理,高标准实施“三环三带七园七廊道”生态工程。稳步推进矿区生态治理,打造杭来湾、金鸡滩、榆树湾等3个全国矿区治理标杆。加快推动矿井疏干水综合利用,建成投运榆神矿区金麻片区和牛家梁片区综合利用项目,实质性启动榆横矿区综合利用项目,确保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

(七)坚持改革开放,持续释放发展活力。一是高标准编制“十四五”规划,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分析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涵和发展趋势,准确研判榆阳“十四五”面临的新形势,深刻认识榆阳“十四五”呈现的新特征,系统谋划榆阳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从全球视野和区域格局审视谋划榆阳未来的发展,把榆阳的工作置于中省市大政方针、发展战略和决策部署之中思考布局,坚持“开门编规划”的工作原则,在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上学国际一流水平,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借鉴沿海模式。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营商环境“五大专项行动”,狠抓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大力推动“证照分离”改革,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确保政务服务“一窗”分类受理率不低于90%,“一张网”可办率保持在90%以上、“一网通办”落地率达到7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85%以上,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破堵点、解难题,打造全省一流营商环境。三是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全面落实扶持民营经济的25条措施以及《支持中小企业应对疫情影响有序复工复产平稳健康发展实施方案》的17条措施,加快各类资金审核拨付速度,简化流程,将项目以及奖补资金尽快拨付到位,帮助企业稳产达效。四是深入推进医共体改革,赋予医共体牵头医院人事任免、人员统筹、岗位管理、资源调配等更多管理自主权强化一体化病房、名医工作室等平台建设,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加快推进园区改革,全面推开人事薪酬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年底前完成园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五是整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集成创新,坚持“党建引领、系统推进、权责下沉、群众主体,改革驱动、三治融合、集成创新、共建共享”的治理模式,强基础、建机制,抓规范、促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