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榆林市榆阳区委 榆林市榆阳区人民政府 关于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业农村 现代化的实施意见

2021年是全区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全区农业农村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发〔2021〕1号)和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用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围绕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立足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现代农业发展核心板块,着力创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标杆。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全面推进共同富裕,确保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13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量稳定在9亿斤左右,农业总产值力争达到90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700元。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1.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等重要决策精神,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的行政村,继续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健全防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分层分级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把临时性帮扶政策转为常态化扶持政策,实现动态清零。完善稳定增收带贫益贫机制,巩固拓展“龙头企业+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资产收益扶贫模式,深化与新中盛、上河、金禾来等本土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着力构建产业扶贫和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完善扶贫资产管理机制,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做到管好、用长、用好,确保持续稳定发挥效益。

二、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2.做大做强“3+2+X”新兴主导产业。坚持精准发力、量质并举、拉长链条,优化产业布局,发挥规模效益。深化与陕果集团战略合作,围绕“育产护贮运销”全产业链,推进现有5万亩果园流转经营和托管服务,全年新建优质果树基地5000亩。加强草田、草薯轮作,推进粮饲一体化,探索撂荒改良地、盐碱地、采煤沉陷综合治理区种植饲草,全区优质饲草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办好第二届中国榆阳草产业高端论坛,积极申办2022年第九届中国苜蓿大会。坚持设施和露地并重,新建设施蔬菜基地3000亩、露地高标准蔬菜基地2万亩,支持鱼河镇建设国家级设施蔬菜基地和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交易中心,支持牛家梁镇、芹河镇建设蔬菜特色小镇,支持建设补浪河大漠蔬菜培训研发中心、绿兴农业集中智能化育苗基地及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修订大漠蔬菜等新兴主导产业奖补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实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补齐保鲜冷链物流仓储配送和农产品深加工等短板。充分发挥上河集团、新中盛集团龙头带动作用,将榆阳湖羊饲养量提高到80万只,2022年达到100万只;上半年投产中盛农投百万只肉羊屠宰加工项目,加快打造“全国最大的肉羊全产业链基地”。新建迅驰农牧、华林牧业万头肉牛育肥基地和65个适度规模肉牛标准化养殖场,全区优质肉牛饲养量达到10万头;建成味牧一方万头肉牛精深加工项目。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食用菌、水产品、特色养殖、苗木花卉等多元化产业。

3.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推广粮饲兼用玉米品种,实施玉米增密提产示范项目10万亩,单产提高10%以上。推广薯麦、薯草倒茬轮作10万亩,承办好第23届中国马铃薯大会。推广高产优质无公害和旱作农业技术,新建古塔、鱼河峁2个500亩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小杂粮旱作农业示范园,巩固提升现有15万亩旱作农业,打造全国旱作农业示范样板。推动白绒山羊标准化养殖,改造升级40个示范合作社和家庭适度规模养殖场,辐射带动规模养殖户全面提升产业化水平。稳定80万头生猪产能,推广绿色无公害生猪养殖。川道区发展富硒水稻5000亩,推广稻鸭、稻蟹种养结合模式,提升综合效益。

4.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发挥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全省制种核心区优势,构建“产业主导、企业主体、基地依托、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商业化良种繁育体系。支持大地、金日、飞宇等种业企业建设鲜食和粮饲兼用玉米制种基地、脱毒马铃薯制种基地,提升大地、盛大、雨欣3家企业的国家救灾备荒种子承贮能力。落实国家禽畜水产改良计划,建成上河、新中盛榆阳湖羊人工授精中心,加快良种扩繁,建设北方地区最大的肉羊良种繁育基地;升级改造马合补兔500只白绒山羊核心繁育场,新建肉羊原种父本核心场;支持建设上海祥欣孟家湾圪求河1200头原种猪和1000头能繁母猪良种繁育场。

5.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统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化乡村旅游资源,提升景点景区业态质量和服务水平,坚决防止低水平同质化,推动乡村文旅产业健康发展。重点打造5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即以古塔赵庄杭庄乡村旅游、榆林野生动物园、“泛赵家峁”田园综合体、黄崖窑乡村旅游、镇川古镇旅游等为节点的南部山区生态田园游;以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大河塔长城古堡等为节点的黄土边塞风情游;以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红石桥乐沙戏水等为节点的大漠生态风光游;以孟家湾草滩风情和小纪汗、马合、岔河则农牧基地等为节点的现代农牧风情游;以青云河沿线色草湾、郑家川田园综合体和榆溪河沿线归德堡田园综合体等为节点的近郊川道休闲游。推行中国农民丰收节竞争性申办机制,突出主题特色,提升质量水平。坚持多点开花、乡为主体、区域联动、彰显特色,办好冰雪运动季、杏树赏花(红叶)节、风筝音乐节、马铃薯赏花节、乡村溜溜音乐节、蒙汉金秋赛马会、沙漠汽车越野赛等“大美榆阳”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完成榆林自然环境教育中心(榆林野生动物园)、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三鱼路环线余兴庄研学培训基地建设。建成开放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集装箱酒店、榆林野生动物园树屋、孟家湾草滩风情农居等一批特色精品民宿。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文化旅游景区开发管理,办好特色“农家乐”,研发系列文创产品,引导乡村旅游消费升级。新创建省级旅游特色名镇1个、省级旅游示范村2个、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民宿6家。

三、着力提升现代农业生产能力

6.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稳产高产、生态友好、抗灾能力强”标准,分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北部滩区和川道区为重点,积极申请亚洲银行黄河流域生态治理项目,实施3.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建设田间道路、输配电设施和农田防护林网。东南部山区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系统规划河道治理、沟道坝系建设、淤地坝除险加固、河道蓄水塘坝等工程,加快农田“宜机化”改造,重点完成无定河鱼河峁段、开光川安崖段、刘千河赵庄段河道治理和鱼河峁王家沟小流域治理工程。全域推广实施节水灌溉,重点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和红石桥红海渠节水配套改造,新建2000亩鱼河马铃薯以色列耐特菲姆智能滴灌示范园,推广山地苹果和设施蔬菜滴灌、小管出流节水灌溉模式。新建节水灌溉面积5.5万亩,全区节水灌溉面积占比提升到37%,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7。

7.大力提升农机装备水平。落实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扩大区级财政资金自主补贴范围,统筹兼顾龙头企业大宗作物和小农户种植,高质量推进优势产业全程机械化。北部滩区重点发展规模化产业基地,引进无人机航化作业、TMR全混合喂养等种养、管护和加工大型机械。东南部山区加大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小农机补贴力度,主推小杂粮旱作农业、山地果园等种收、管护和加工设备。创建补浪河、小纪汗2个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乡镇。全区农业机械化耕作面积达到109万亩,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76%。

8.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支撑保障。发挥人才资源和科技服务支撑作用,切实加强对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的科技服务以及动物疫病防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引进高层次人才重点向区乡两级农牧技术中心(站)倾斜;鼓励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优秀农民工等人才返乡创业兴业,鼓励城市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持续抓好新时代10万农民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健全区乡村三级农业科技服务保障机制,充实专家服务团、主导产业服务队、驻场科技特派员“三支队伍”,开展涉农科技攻关、产业技术指导、农户技能培训等科技服务,落实科技人员领办创办协办科技服务实体的激励政策。支持“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孵化一批“三农”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

9.充分发挥榆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辐射带动作用。围绕“新科技引领、多业态集聚、产学研结合、产加销一体”,高质量完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7项工程28个项目建设,如期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优势产业,建成地丰农贸温室蔬菜种植、沃野农果新特优品种示范栽培、伟峰葡萄生态示范园、明杰马铃薯深加工、恒生现代智慧生鲜供应链5个重点项目。深化与阿里巴巴集团阿里云合作,6月底前建成6个示范数字农场,上线运行“榆阳数字农业产业服务平台”,打造数字农业发展新引擎。加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清理腾退入园“僵尸项目”,引进一批高水平的全产业链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项目,加速形成创新驱动、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集群。

四、完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

10.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骨干作用,突出抓好龙头企业、产业联合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建设,新培育国家级新型经营主体5个(龙头企业1个、示范合作社3个、一村一品示范村1个),省级新型经营主体31个(产业联合体1个、龙头企业5个、示范合作社10个、家庭农场15个)。充分发挥乡镇股份经济合作联社作用,条件成熟的可组建乡镇农投公司,构建“区农投+乡联社(农投)+村产业联合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四级产业经营体系,搭建小农户连接大市场的生产经营平台,构建更加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

11.大力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依托龙头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引导组建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推广“种、管、储、加、运、销”一体化、智能化、全程化农机服务,全年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20万亩。试点组建乡镇(区域)农业科技服务公司或农技服务合作社,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良种良法栽培、科学管护养护等社会化科技服务。探索建立农资统购和资金互助合作社,发挥抱团优势,降低生产成本,解决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融资难题。

12.实施榆阳农产品品牌计划。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把现代农业品牌建设摆在重要战略位置,加快推广“沙地上郡”区域公共品牌,完成“榆阳湖羊”“榆阳肉牛”“榆阳苜蓿”地理标志品牌和马铃薯、芝麻香瓜、有机杂粮、绿色蔬菜、富硒大米、优质葡萄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推动区域公共品牌和“三品一标”品牌融合发展。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品牌营销行动,引入阿里巴巴、京东等线上平台资源开展网络营销,加快拓展农村电商和直播营销渠道,在榆林中心城区和北京、西安、上海、深圳等地建设一批榆阳优质农产品品牌形象店,全面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13.加快建设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围绕“产销关系稳定、流通渠道畅通、质量安全可靠”,构建“仓储物流+本地市场+网络营销”的多渠道农产品流通体系。建成三科智慧农商城、京东榆林共享经济产业园、蓝天上通用航空俱乐部马合通用机场和芹河、牛家梁蔬菜集散中心等重点项目,加快打造西北地区农产品集散枢纽。积极推进城区沙河口、时利和、金刚寺等农贸市场建设,提升“鱼河净菜”配送能力,升级本地农产品流通配送渠道。引入农产品电商平台竞争机制,提升榆阳好产品、榆林京东馆等电商平台交易水平,规范发展直播销售,建好农村电商合作点,全面提升农产品线上营销能力。

五、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14.抓实“三条路径”提升产改质量。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整改落实工作,围绕深化产改“三条路径”,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全面提升改革质量效益。东南部山区完成45万亩耕地确权勘误和剩余15万亩承包到户耕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经营,支持整村整组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提质增效,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面“破零”。北部滩区深化资源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推进98万亩林地、伙场地和新增耕地经营权折股量化,完成承包地“一户一田”,积极稳妥推进“一组一田、一村一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深化城中村、城郊村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将经营性资产量化比率提高到75%以上,实现集体资产管理科学、权属清晰、保值增值、良性发展。

15.加快发展新型村集体经济。以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提高经营性收入、带动农户共同富裕为目标,探索创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集体经济的实现方式,因村施策推广以赵家峁村为代表的资源开发型、以大纪汗村为代表的产业主导型、以三道河则村为代表的股份合作型、以点连素村为代表的生产服务型、以广济南村为代表的资产租赁型等多种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乡、村两级集体经济组织盘活资源、配置资源的主体作用,推动股份经济合作社将生产资源配置给效率更高、质量更优的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同步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持续增收致富。强化政策激励导向,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年内完成57个重点扶持项目,基本形成村集体经济稳定增长机制,全区村集体经济组织年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的村达到20%以上。

六、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16.建设宜居宜业美丽小镇。统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构建“集镇+中心村+居民点”融合发展新格局,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开展镇川、鱼河、金鸡滩、麻黄梁、牛家梁、芹河、小壕兔、巴拉素8个重点镇“补短板、提质量”专项建设行动,科学规划实施集镇污水管网、垃圾分选、街道拓宽、汽修(农贸)专业市场、集镇气化、集中供热、文化广场等项目建设,同步推进农资配送、冷链物流向重点集镇覆盖延伸。支持金鸡滩镇、鱼河镇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镇川镇创建“国家级特色小城镇”。坚持建管并重,建立“政府主导、部门指导、乡村主体、分级管理、群众参与”的公共基础设施长效管护运营机制。

17.抓好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坚持党建引领、规划先行,巩固“十乡十村十件事”示范创建成果,扎实开展“基层党建、巩固脱贫、产权改革、特色产业、人居环境、文明乡风、社会治理、生态基础、健康乡村、双新双创”十项创建,“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完成“百村示范”任务。按照“区域统筹、压茬推进、整合资金、集中打造”思路,巩固现有50个示范村创建成果,每年压茬推进10个示范村、新启动10个创建村。支持郑家川、归德堡等一批有条件的示范村以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为载体,通过区域融合、组团推进,发展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18.统筹实施就地移民搬迁工程。按照“群众自愿、统一规划、建新拆旧、统筹实施”的原则,推进矿区移民搬迁安置小区、城乡(镇园)融合现代小区、滩区川区“四区分离”宜居小区、山区幸福工程安居小区建设,打造功能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优美、产业支撑扎实、地域特色浓郁、文化内涵丰富的新型农村社区。分阶段落实好农村宅基地腾退置换移民安置奖补政策,每年实施20个村(组)建设项目,“十四五”期间完成“百村建设”任务。

19.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围绕建设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加快补齐乡村路、水、电、气、讯等方面短板。2021年内建成通车金鸡滩集镇过境运煤专线、三鱼路(赵庄段)改线、麻黄梁镇至象道国际物流园快速通道、刀红路等重点道路工程。全面实施路长制,强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创建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全面强化河(湖)长制,严格水源地保护,巩固提升33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工程。加快实施“气化榆阳”工程,启动大河塔、马合、巴拉素、补浪河、孟家湾、岔河则6个乡镇集镇气化工程,同步推进沿线重点村庄管网接入。适应规模化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持续实施农网升级改造,全面提高农电保障水平。启动实施18个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推进5G网络向农村延伸、光纤网络向偏远自然村延伸。扎实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范能力。

20.实施生态环境建设行动。持续推进“三环三带七园七廊道”全域生态建设和“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推行“育苗购绿一体化”模式,因地制宜实施树阵式、组团式绿化;继续实行苗木单价1.5倍奖补政策,鼓励引导农户身边增绿补绿,建设园林村庄。全面实施“林长制”,提高林木抚育管理水平,全域提升国土绿化质量。按期完成榆神矿区金麻片区、牛家梁片区和榆横矿区矿井疏干水综合利用工程并通水运行。全力争取省市支持,用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基金,以金鸡滩镇为重点,争创全国矿区生态治理综合改革实验区和国家级综合治理示范区。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耕地动态监测与修复治理工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提升到92%;加大有机肥替代化肥、农膜以旧换新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补贴,完成饮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流域内3.5万亩耕地有机肥替代化肥,农膜回收率达到82%;农作物秸秆还田、离田等“五料化”综合利用率提升到90%。全面整治养殖小场户粪便污染,实现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严格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七、持续用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21.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坚持久久为功、强化治理、群众主体、共建共享,巩固拓展“一拆三改、四区分离、五化同步”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模式,完善“群众自筹自治+政府奖补引导”长效机制。3月底前全面完成剩余危旧废弃房屋圈舍和乱搭乱建拆除,全面清理整治伙场盘子“脏乱差”问题。6月底前全面完成农村公共服务场所剩余改厕任务,实现应改尽改、不留死角;全年完成户厕改造10000座,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至47%以上;实施旧居改造1000户,新建“四区分离”标准化养殖小区20个。6月底前建成投运麻黄梁、鱼河峁、镇川3座污水处理站,10月底前建成巴拉素、补浪河等10座PPP模式污水处理站,实现全区乡镇污水处理站全覆盖。补齐“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垃圾清运体系短板,建成投运鱼河峁、岔河则等13座垃圾压缩转运站;引导村组和农户实现源头垃圾分类减量,建成金鸡滩、牛家梁、巴拉素、孟家湾4个区域垃圾分选中心。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教育,根除生活陋习,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巩固整治成果,建立常态化督查考核机制。

八、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22.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面向农村农民广泛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强化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常态化开展“五个一”行动,重点实施以“新农村大喇叭云宣讲”为代表的“百千万”工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弘扬尊老敬老传统,让孝善之风成为农村群众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开展文明村镇和农村先进典型评选,依托村规民约和乡村治理委员会,引导规范农村婚丧嫁娶,坚决抵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

23.全面推行乡村治理“七制工作法”。扎实创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区,深入学习并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行引领制、融合制、网格制、协商制、联调制、积分制、评议制“七制工作法”,深入推进“三治融合”,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系统总结推广金鸡滩、鱼河、麻黄梁等乡镇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24.推进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发展。实施农村学校升级工程,改善乡村办学条件,深化40个城乡学校教育共同体建设,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加强乡镇中心卫生院和4个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更好满足群众就医需求;科学调整村卫生室布点,加强乡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镇”。提升农村老年幸福院保障服务水平,2021年起每院增加护理经费2万元,完善运营管理绩效考评;积极推行居家养老、医养结合等养老模式。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三下乡”和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向乡村延伸。

25.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引导符合条件的中青年进城务工人员和城中村、城郊村农民,以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线上办、掌上办”医保服务,推动经办服务提质增效。建设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完善部门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机制,坚决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扎实开展全国低保制度城乡统筹发展试点工作,推进低保制度城乡一体化运行。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和改善农村残疾人服务。

九、加强党的领导,完善保障体系 

26.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区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机制,定期研究部署和推进落实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强化区级“三农”工作专班机制,抓好重大专项工作落实;加强区委农办(区农业农村局)、区委政研室、区扶贫办等重点部门联动机制,强化决策参谋、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促检查等职能,定期调度推进重点工作;夯实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分工职责,建立高效协同的落实任务、解决问题机制。坚持“乡村振兴、乡为主体,整乡推进、板块联动”,夯实乡镇和涉农街道抓“三农”工作的主体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完善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强化区级领导和部门包抓包联责任,凝聚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27.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政治标准,强化组织把关,聚焦选优配强,2月底前高质量完成村“两委”换届工作,依法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一肩挑”。完善村干部绩效考核激励机制,试点开展村干部待遇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效益挂钩制度。实施农村带头人培育工程,开展全面轮训,鼓励学历提升,增强履职能力。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发展高素质年轻党员,壮大乡村振兴梯队力量。

28.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排查研判农村党风廉政风险点,落实村级“小微权力”事项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廉政教育,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民主议事程序,规范村级“三资”管理。强化党务村务公开和监督机制,全面推广“互联网+村务公开”制度。推进巡察工作向农村基层组织延伸。保证和支持村务监督委员会依法行使职权,强化对村务、财务管理等情况的依法监督。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确保各项惠民富民政策有效落实。

29.加大投入优先保障力度。深入学习领会各级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政策精神,加大力度积极主动向上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引导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在乡村振兴领域作出更大贡献。将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成效纳入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坚持区本级财政支出优先保障乡村振兴,建立持续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足额落实上级项目区级配套资金。统筹各类涉农奖补政策,强化涉农资金整合,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多元投融资机制,探索政府债券融资,落实金融支持“三农”政策措施,动员全社会力量推动乡村振兴。加强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管理,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争取将“3+2+X”新兴主导产业纳入全国全省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范围,提高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

30.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坚持实干导向,以目标任务落实、质量效益评价和群众满意度为主要依据,完善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和涉农部门、乡村干部实绩考核制度;力戒形式主义,坚决纠正过度留痕,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强化重点工作督查,确保政策举措和既定任务落地见效。用好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激发乡村振兴一线干部新担当新作为,重奖重用一批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

附件:1.榆阳区《关于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重点任务分解表

2.榆阳区2021年“3+2+X”现代农业新兴主导产业主要任务指标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