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池与世纪广场

“风动莲池香不尽,可能吹得到陪都(重庆)”,这是抗日战争期间,榆林专署主任骆维良对莲花池的赞诗。

莲花池的雏形是建于明弘治年间榆林文庙前的“泮池”,地址在今世纪广场的北边。《延绥镇志》说:“明弘治十四年间建立文庙后泮池,旧在城内。巡抚张缙凿跨石桥三,西引榆溪水,自来安门入迳圃,东拆榆林卫,南注泮池,西流出城外。今移至棂星门外,引龙王泉水注之。”

原来的泮池前面是一片低洼水塘,到了清乾隆十四年(1749),榆林知府赵铨命军民引普惠泉水入内,塘内水草繁茂,人称“青草湖”。

1916年,井岳秀任榆林陕北镇守使,第二年春天,他命人将泮池和青草湖整修扩建,建成4个大水池,并且从关中引入莲花种子,种植于池内,取名莲花池。井岳秀字崧秀,所以莲花池也叫“菘生公园”,并请著名书法家、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刻于门额之上。同时还请于右任书写了“风规远挹陶公柳,遗爱常留召伯棠”楹联一副,刻于园门左右,自比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和西周政治家召伯,为自己歌功颂德。以后,莲花池逐年增加景点,规模不断扩大,园中广植花木,筑土建岛,修建茅亭和水中木桥,池中种莲养鱼,供人观赏。每到仲夏,池中莲花盛开,绿柳青青,令人流连忘返。1923年,池中并蒂莲开,轰动古城,传为佳话。

抗日战争期间,著名作家老舍、画家沈逸千、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等随国民政府中央慰问二团来榆。老舍走遍榆林城内外,在莲花池流连忘返,作文《绿柳青泉的榆林》倍加赞美。为悼念抗日将士,古城军民在池畔竖立起一座石刻“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社会各界组成的抗日救亡团体,与来自延安的文艺团体,联合在此演出文艺节目,宣传抗日。解放战争期间,人民解放军从小西门(新乐门)攻进榆林,在莲花池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殊死搏斗,20多名战士壮烈牺牲。

建国以后,莲花池不断扩展,增加了各种游乐设施,栽树种花,建亭修园,这里成了古城人民的游乐场所。时人张建海有《榆林莲花池》诗,赞曰:

虎占山头龙喷澜,

垂杨夹道池塘端。

装成彩带红花瓣,

滚动明珠碧玉盘。

苗圃百花开顺序,

华亭四方望凭栏。

打拳歌舞攻书处,

皓首红颜各有欢。

2002年,莲花池改扩建为现在的世纪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