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榆”你的夏天最愉快 | 系列七:出发旅行,寻找青春的色彩!

在即将各自启程探索世界之前

让我们再一起创造些美好的回忆吧!

40多年来,这群“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女子,以另一种姿态践行着保家卫国的重任!

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

1974年5月

54名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女民兵积极响应毛主席“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来到当时风沙侵蚀最为严重的榆阳区补浪河乡黑风口安营扎寨,开始了搏战风沙的艰难历程。

 女民兵在修剪树枝 

 老一辈治沙女民兵 

让14425亩荒沙披上了绿装,为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公里做出了突出贡献。

生命不息 治沙不止

40年来,女子民兵治沙连先后换了14任连长,不变的是她们始终如一的信念——“志在荒漠创新业,定叫沙海披绿装”。

1979年,连队第二任指导员席永翠作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和“三八红旗手”,在人民大会堂受到邓颖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如今,席永翠兑现了当年的庄严承诺,先后把三个外甥女、两个侄女送到了原来自己治沙的大水湾,把对治沙的决心和希望又寄托到了下一代,女子民兵治沙连的老兵们这样说:只要治沙需要,我们还要把孙女、外孙女送到连队。

就这样,一茬又一茬的女兵,用柔嫩的双手,硬是将昔日一块块寸草不生、荒无人烟的荒漠沙滩变成了林茂粮丰、渠系配套的绿色田野。

绿色丰碑 精神灯塔

女子民兵治沙连不仅是治沙造林的典型,也是传承红色基因的一张名片,更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为了打造一个集党性教育、思想教育、国防教育、军地共建为一体的精神高地,榆阳区历时两年,于2016年7月29日建成了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展览馆。

▲治沙连展览馆外景

治沙连展览馆内景

时代在变 环境在变

治沙连精神历久弥新,愈加宝贵。如今,榆阳区已经将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打造成集民兵集中训练、军事拓展、红色观光旅游等为一体的实践基地,并且成立大漠军旅文化园有限责任公司,全面实施大漠军旅文化园提升工程,将军旅文化园作为榆阳区文化产业发展重点,使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治沙精神的火种更好地传播到更广泛的地方,吹响新时代建设绿水青山的新号角。

红色教育区

红色教育区分为女子民兵治沙连展览馆和三代营房实景图。其中以展览馆为主,整个展览馆共分为创业篇、传承篇、荣誉篇、精神篇和展望篇五个篇章。展馆还利用大型投影仪,数字沙盘,电子触摸屏等一系列多媒体技术,全景再现了女子民兵治沙四十多年的沧桑变迁。老营区主要由三代营房组成。其中一代营房是1975年初,治沙连姑娘自己动手建造的,主要以白泥、沙柳笆子、沙柳拍子为建筑材料,营房面积大约56平方米。2014年在原址上按原貌复建。二代营房是在一代的基础上改进修建的,属于柳笆窑洞。三代营房属于椽檩砖、坯瓦房,以泥坯、手工青砖、木材为建筑材料,有十三间,其中的会议室(夜校)主要用作民兵扫盲,识字学习。

军事拓展训练基地

军事拓展训练基地分为打靶训练区和拓展训练区。其中打靶训练区地址迁移到沙地公园,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军旅生活,感受榆林地方人文特色。军事训练场位于拓展训练区东侧,占地30亩。有数十种训练器材,真人CS野战实地有彩弹真人CS和激光镭射真人CS,安全系数高。

生态观光旅游基地

生态观光旅游基地主要包括采摘园、农家乐、治沙成果展示等部分。占地80亩的农耕文化体验区,以开通“开心农场”的形式,让游客或家户自己耕种、管理、收获,达到体验农耕文化的目的;以胡杨为主的彩叶林100亩,致力于打造一处色彩丰富、极具观赏价值的生态林区,成为众多摄影爱好者和游客的天堂;以营房—连部柳芭庵—展览馆—拓展训练场—打靶场—野战游乐—骑马体验—设施农业观光区—采摘园—农家乐—生态特色养殖区—治沙造林成果—瞭望塔—游览植物园—赏百花增艳—河塘垂钓—沙漠驼铃—徒步游沙观光路线为主的红色生态休闲观光一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