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郡路街道金刚寺社区:“板凳党课”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走,拿着板凳去听党课了!”

午后,金源巷退休老党员、流动党员一起来到张希英老党员的小院,几把小板凳,大家围坐在一起,王崇伟老党员从《习近平走进百姓家》一书中,截取习近平总书记下乡时慰问乡戚们的场景,让党员们体会到身处基层才能“看清看透”的真理。

今年以来,上郡路街道金刚寺社区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和“三会一课”形式内容,开设红色“流动党课”,通过“板凳党课”进庭院、学党史、听民心、征民意,通过互动式、唠嗑式、问题式、讨论式的方式,让党史学习教育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社区建设、基层治理、巷道院落环境面貌提升等重点民生工作中,充满泥土气息和民生温度,切实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要求落实在行动上,激发基层党建“新活力”。

“板凳党课”让群众更“愿意听”。“板凳党课”改变传统党课的“官方语言”,突出“群众语言”,贴近实际需求,用群众易于接受的“土话”讲好党课。社区邀请离退休老党员、双报到单位党员和对本片区建设有好点子的居民组成宣讲团,党员群众围坐一圈,以唠嗑拉家常的方式讲党课、听党课,谈感受、话未来。“这样的微党课开展得好,从没想到能把党课开在自家的院子里,社区太暖心了。大家围坐在一起没有台上台下的距离感,既“有高度”又“接地气”,把党的理论政策以唠嗑讨论的方式讲述,附近的党员、群众都闻声而来,社区今年开展的10余次‘板凳党课’,我一次都没落下、都积极参加,大家很珍惜这种老了还能有所学的状态。”社区老党员白凤升说道。

“板凳党课”让百姓更“愿意信”。“板凳课堂”不仅传“党音”,从群众角度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中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梳理和解读,也是辖区居民“发牢骚”的好地方。天然气管道老化、便民设施少、商铺噪音扰民……板凳党课上,居民你一言我一语,日常生活中群众“急难愁盼”的热点难点问题都能在“板凳党课”上提出,在一问一答中察民情、知民意、聚民智、暖民心,成为社区党支部组织学党史、访民情、听民声的好渠道。“板凳党课”也成了“居民议事会”、“庭院议事会”,针对涉及社区管理的重要事项,如老旧巷道改造、停车管理等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入手进行协商议事,今年以来收集群众生活中“急难愁盼”的问题意见29条。众人拾柴火焰高,当场能解决的问题大家协商解决,不能解决的社区干部记录下来,制定民生清单,上报上郡路街道办协商解决,积极回应群众诉求,让“民声”落地有声。

“板凳党课”让百姓更“愿意行”。“板凳党课”一头连着政策,一头连着群众,但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创新社情民意表达机制,有效激励群众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切实将理论学习过程深化为服务实践过程。为此,金刚寺社区成立“8+N志愿服务队”、“百变金刚”志愿服务队(百变金刚取自金刚寺社区之名,寓意“随时变身”,全力以赴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党课+志愿服务队”,组织辖区党员带头参加党史学习、“三会一课”学习,带头参加辖区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使“板凳党课”常态化、丰富化、具体化、实践化,切实提升辖区人文素质和人居环境,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汇聚强大合力。今年以来,金刚寺社区通过“板凳党课”收集群众意见29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难题17件。

“板凳党课”打破了空间和时间限制,将党的理论宣讲从会议室搬到巷道院落,解决了以往党员群众学习有事来不了、集中起来难的问题。下一步,金刚寺社区全面推行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真正实现了“15分钟学习圈”,把党课送到群众家门口,让居民听得懂、坐得住、传得开,真正让“冒热气”的党的理论“声”入人心、深入实践、落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