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传唱40余年 让榆林小曲在传承中“活”起来

“奴在哟园子里边就掐蒜的个薹,从墙外撂过个戒指来,这个好奇怪,手扳上园子墙,你就往外边的瞧……”9月12日,“黄河女儿行——讲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巾帼故事”全媒体采访活动来到榆林市榆阳区陕北民歌博物馆,一阵阵清脆悦耳的敲碟声,伴着脍炙人口的歌声缓缓传来,瞬间吸引了采访团的注意。“奴在哟园子里边就掐蒜的个薹,从墙外撂过个戒指来,这个好奇怪,手扳上园子墙,你就往外边的瞧……”9月12日,“黄河女儿行——讲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巾帼故事”全媒体采访活动来到榆林市榆阳区陕北民歌博物馆,一阵阵清脆悦耳的敲碟声,伴着脍炙人口的歌声缓缓传来,瞬间吸引了采访团的注意。

走进陕北民歌博物馆,从设计到展陈,全是浓浓的陕北味儿。陕北籍歌手现场演绎的一段段民歌,和采访团成员碰撞出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让大家更加沉浸式地体验到了陕北民歌的魅力。据介绍,陕北民歌博物馆里,共展示有榆林小曲、陕北秧歌、唢呐艺术、二人台等9项国家级非遗项目。

“陕北榆林非遗保护项目非常多。”国家非遗榆林小曲市级传承人梁梅表示,榆林小曲是独特的城市音乐,是用古筝、扬琴、琵琶、三弦四大件来伴奏,其中演唱的方言也是用榆林当地的语言。“它的唱腔朴实婉转、圆润流畅,有着与信天游完全不同的韵味。这种既有北方的粗犷和豪放,又有江南水乡的柔美和甜蜜的小曲,是南北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结果。”

“我小时候第一次听到榆林小曲时,就一下子被迷住了,当时就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习,到现在已经坚持传唱40余年了。”梁梅说,榆林小曲仅传一城,出了城门外,便是漫山高亢的山曲回响。但这仅传一城的小曲却没有因为流传不够广、受众不够多而消失,究其原因是背后有很多梁梅这样的传承者的辛劳付出。

“我们会经常开展小曲进校园活动,让演唱榆林小曲成为学生们课余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希望借此能够让非遗走出榆林城,让更多人了解榆林小曲,让其‘活’起来。”梁梅是榆林小曲的主唱人员之一,2008年被评为榆林小曲的市级传承人。自2015年起,梁梅就把榆林小曲带进课堂,让不同年龄段的人感受小曲的美妙。在梁梅看来,年轻一代对榆林小曲的喜爱和传唱,意味着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将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据了解到,榆林小曲这一地方民间曲种特点的形成,除受生活习俗、传统文化及当地群众的性格、气质的直接影响外,语言习惯及其方言、语音的影响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榆林小曲这一地方曲种,均用榆林城内方言演唱。2006年5月20日,榆林小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榆林小曲雅俗共赏、陶冶情操,是榆林的一张珍贵历史文化名片,它凭借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魅力在当地人民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极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梁梅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榆林小曲这一南北文化融合的典范必将为更多人知晓,并且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向世人展示它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据了解,2023年1月底,文旅部公布通过验收的5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陕西省榆林市)位列其中,而陕北民歌博物馆正是当地政府加快“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提升文化品牌影响力,展现文化自信的重大工程项目之一。数据显示,自2018年5月陕北民歌博物馆建成后,目前已累计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显然,陕北民歌博物馆已经成为黄土高原上一座文化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