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过大年,特色文化发出的艺术请柬

花伞转乾坤,彩扇舞春风,锣鼓唢呐响,榆林年味浓。从甲辰农历正月初四到十五为期12天的“陕北榆林过大年——全国秧歌展演”,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各级媒体争相报道,抖音、快手、短视频等自媒体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频率将榆林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推上“热搜”,文化名城再一次成为八方游客心中向往的“打卡地”。“陕北榆林过大年.全国秧歌展演”是榆林用文化自觉发出的艺术请柬。闹秧歌是欢度春节重要的艺术表达形式,我国地域幅员辽阔,秧歌艺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美轮美奂。这次秧歌展演有来自全国各地及本省的35支秧歌队亮相古城,他们用精深的历史底蕴,精湛的文化阐释,精彩的艺术表达,让榆林人民和外地来榆游客过了一个红火热闹、快乐祥和、歌舞升平的幸福年。秧歌展演的节目,是各地优中择优精中选精的作品,特色鲜明,亮点纷呈。山西稷山阳城高跷走兽、原平凤秧歌风格别致,风味独特,我们从中领略到了刚柔相济,洒脱大方,情趣悠然的三晋文化。鲁文化中的海阳大秧歌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舞蹈,已有560多年的历史,它以粗犷奔放、热烈欢快、质朴坦率、风趣幽默的表演风格著称于世,而商河鼓子秧歌则气势磅礴、威武雄壮,形象地再现了山东人的阳刚豪侠之气。黑龙江满族花棍秧歌、吉林省乌拉满族秧歌展现的是满族文化特色,服饰美,舞姿美,辽宁省盘锦市的高跷秧歌队将杂技、现代舞融入一体,展现了东北秧歌热烈、火爆、逗趣、诙谐的表演形式,蕴含着东北人民的审美心态和艺术情趣。来自广东潮汕的英歌舞被观众亲切地称之为“中华战舞”或“中华街舞”,它熔戏剧、舞蹈、武术于一炉,具有独特的步法、身法、槌法、阵法,既似土风,又似武舞。他们的舞龙舞狮更是以刚劲、雄浑、粗犷、奔放的舞姿,构成了磅礴、威武、强壮、豪迈的气势,给人以力与美的震撼。安徽花鼓灯表演则别出心裁,以男女双人的对歌、对舞为主,表现青年人的爱情生活,颇具吴歌楚舞的风韵。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文化大树根深叶茂,作为春节活动重要部分的秧歌,在三秦大地放射着灿烂的艺术光芒。在这次展演中,三秦秧歌,风格迥异,各领风骚。汉中南郑协税高跷社火以“高、巧、奇、险、美、趣、斗”为特点,应用高难动作的哑剧艺术即兴表演,令人捧腹大笑。宝鸡市眉县的威风战鼓,根植关中,源于祭祀,用于战争,它的精神内涵是剽悍威武,粗犷豪壮,代表着关中秦人犟、硬、冷、悍、勇、楞的品格,有着和谐美、节奏美、舞蹈美、形式美、音乐美的属性,是非物质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和财富。西安市周至喜庆秧歌队以“山曲为周,水曲为至”得名,全曲鼓点由“春雷阵阵”“万物复苏”“丹凤迎春”“双凤展翅”“群凤和鸣”“凤飞凤舞”“凤舞飞天”“凤呜金周”共八个乐章组成,同时有秦腔曲牌精髓做底蕴,极具秦风秦韵之关中地域特色。渭南市富平老庙老鼓的表演队,既有打击之乐,又伴有优美舞姿,给人以乐舞相得益彰之美,金鼓之声震耳,恰有惊天动地,气壮山河之势。正可谓:一份请柬邀四方,九州秧歌唱吉祥,浓浓年味今又是,艺苑百花竞芬芳。“陕北榆林过大年.全国秧歌展演”是榆林用文化自信发出的艺术请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过大年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传统节日,过大年和闹秧歌是紧密相连的,不闹秧歌不可谓过年。榆林很自信地站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高度,以人民为中心,以传统秧歌为载体,将浓浓的年味渗透在花伞彩扇中,渗透在人们心中,开启了既传统又有新创意的过大年模式。这种自信,得益于陕北秧歌艺术的博大精深,得益于陕北秧歌艺术的蒸蒸日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铸一方魂。陕北秧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最早起源于傩祭,与中国史前社会的图腾有密切关系,经过漫长的更新与提升,形成过大年和节日庆祝常看常新的艺术展示形式。特别是延安文艺座谈会,让秧歌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别的不说,仅一首《春节序曲》中的陕北秧歌调,就成为全国人民过大年的音乐图腾,有哪个地方的秧歌味道能超越于此,会牵动游子回家过年的乡愁乡情?榆林有14支秧歌队参加了这次展演,敲锣打鼓,唢呐高奏,大部分秧歌队在继承陕北秧歌传统表演的基础上,将腰鼓、霸王鞭、跑驴、水船、高跷、舞龙舞狮等社火舞蹈融入其中,丰富了秧歌的内涵,拓展了秧歌的外延,让陕北秧歌艺术的脚步永远与时俱进。有诗为证:自古秧歌庆太平,喧天锣鼓闹新春,舞姿翩跹谁看过,借问春夏与秋冬。“陕北榆林过大年.全国秧歌展演”是榆林用文化自强发出的艺术请柬。榆林是国家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有国家级非遗12项,省级非遗66项,市级非遗420项。经过多年来卓有成效的非遗实验和保护工作,让灿若星辰的陕北民间艺术在新时代里大放异彩。2023年全国首届非遗年会在榆林举办,足以说明榆林非遗保护成就在全国的重要地位,给了榆林非遗工作莫大的肯定。陕北民歌在全国巡演,让全国人民听到了向天而歌的来自黄土地上最纯粹的声音。较之陕北民歌,陕北秧歌的文化底蕴、文化哲理、文化思想更深更厚。花伞转动着年轮飞腾,彩扇舞动着万种风情,秧歌调里唱吉祥,社火怒放万年红。基于文旅大发展大繁荣的思考,这次的全国秧歌展演,顺天时而动,相地利而为,石破天惊地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托举到了更高的位置。这种文化自强,始于文化底蕴,衷于坚守继承,乐于发扬光大;这种文化自强,根植于人民之需,勃发于时代之需,放眼于未来之需,必然是:幸福与幸福相遇,文化与文化相恋,一年又一年,我们会收到榆林一份又一份的艺术请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