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2年3月17日在榆林市榆阳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

榆林市榆阳区人民政府区长  崔飞

榆阳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图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及2021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体推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榆阳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奋楫争先,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4.6亿元,年均增长9.4%;地方财政收入达到78.9亿元,是2016年的3.7倍,年均增长29.6%;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万元,是2016年的1.4倍,年均增长6.6%;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年均增长3.4%、6.8%;常住人口达到96.7万人,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地级城市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53位。

五年厚积成势,产业发展高质高效。整合优化榆阳产业园区和榆阳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加快构建现代农业、高端能化、文化旅游、战略新兴等多元并举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全省践行新发展理念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五强区。加快发展农业新兴主导产业,巩固提升传统种养殖优势产业,农业总产值达到88亿元。新建8个千万吨级现代化矿井,建成亿吨产煤大区。建设上古天然气等200多个重点工业项目,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9%。建成开放陕北民歌博物馆等精品文化工程和泛“赵家峁”田园综合体等精品旅游景区,成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年接待游客量突破千万人次。建成发祥地·新商业智慧城、象道国际物流园等商贸物流示范项目,带动三产服务业增加值突破400亿元。

五年接续发力,城乡面貌极大改善。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和环境整治,实施棚改15.5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111个,推行垃圾分类试点76个,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有序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建成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区。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成污水处理厂12座、垃圾压缩转运站19个、卫生厕所3.6万个、美丽农居2.7万户,乡村面貌焕发新气象。

五年栉[zhì]风沐雨,三大攻坚成效显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金融风险,政府性债务安全可控,不良贷款实现“双下降”。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健康扶贫、产业扶贫入选中国优秀扶贫案例,赵家峁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扎实推进铁腕治污攻坚行动和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国考断面水质实现“双百”达标。投入14.9亿元,完成营造林88.5万亩,助力榆林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五年锐意进取,发展活力持续增强。深化全域改革“三条路径”,整区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为全国首批先进典型。创新投融资模式,国有担保、租赁、基金公司累计融资55亿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95%以上行政许可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成为全省首批信用建设示范区和全省优化用电营商环境试点县区。制定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5条激励措施,市场主体增至7.7万户。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九条,设立4个异地榆阳商会,引资总额达到2160亿元。

五年倾心倾力,生活品质更加美好。区级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累计达到293.8亿元。实施校建项目97个,新增学位3.3万个,建成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和全省智慧教育示范区。提升区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加快构建紧密务实的医联体和医共体,成为全省医改先进区。累计投入2.5亿元抗疫经费,1万多名党员干部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三防三控三到位”模式省市推广,区政府被评为“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设立退役军人关爱基金,实现全省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坚持依法行政,持续强化审计监督,顺利完成“七五”普法,建成“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深化“平安榆阳”建设,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信访积案化解取得重大突破,扫黑除恶斗争取得重大战果,基层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榆阳经济社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陕考察并亲临榆林,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点亮了引航灯塔、提供了思想武器、注入了强大动力。2021年,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准确研判形势,奋力担当作为,稳住了经济发展,守住了疫情防线,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转型升级拓空间,产业发展开启新格局。巴拉素等4个千万吨级现代化矿井加速建设,兖州煤业50万吨聚甲氧基二甲醚等22个“两高”项目有序整改,新晶50兆瓦光伏等9个新能源项目建成并网,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建成投用榆林自然环境教育中心、中国算盘博物馆、黄土地质博物馆、黄土文化艺术馆,创建省市级旅游示范村12个,举办“大美榆阳”文化旅游活动30余场,夫子庙文化旅游步行街成功入选省级旅游休闲街。战略新兴产业全面起势,建成新材料产业园一期标准化厂房、轻纺产业园二期标准化厂房,马合航空产业园顺丰无人机首飞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高起点规划古城保护开发,高规格举办凌霄塔、梅花楼2个片区改造设计大师邀请赛,塞上古城将焕发崭新活力。

——“三农”工作提质量,乡村振兴踏上新征程。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三类户”全部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顺利迎接省级后评估。投入23.7亿元,完成七大工程28个项目,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果树标准园5000亩,新增设施蔬菜3000亩,发展优质饲草16万亩,湖羊、肉牛饲养量分别达到30万只和10万头。建成高标准农田3.1万亩,实施高效节水灌溉74万亩,粮食产量达到8.3亿斤。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成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培育“榆阳马铃薯”等全国名特优农产品6个。上线运行榆阳数字农业产业服务平台,建成上河湖羊养殖基地等示范数字农场6个。统筹推进重点集镇和省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镇川、金鸡滩入选全省乡村振兴示范镇。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启动首批就地移民搬迁示范村项目。实施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成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区。

——生态建设强发力,绿色发展实现新提高。接续推进“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和全域生态建设,实现营造林面积、林草覆盖率、林业总产值“三连增”。严格落实林长制,出台防火戒严“一号令”和封山禁牧“二号令”。制定林业碳票管理办法,成立碳汇金融服务中心,成功发放全市首张林业碳票。全力配合中省环保督察组下沉督察,高标准推进各类反馈问题整改。持续加大散煤治理、洗选煤厂整治、兰炭行业升级改造力度,空气污染六项指标全部达到二级标准,全年优良天数达到309天。出台河湖长“一号令”,加快入河排污口整治,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重拳整治非法推沙造地和巧立名目盗采砂矿行为,持续巩固毛乌素沙地治理成效。盯住推进矿井疏干水综合利用项目,实现向青云河生态补水。全面启动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和矿区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地质环境治理、地形地貌重塑、生态植被修复一体推进。

——多措并举惠民生,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校建项目33个,招聘专业教师629名。召开全区教育大会,出台深化教育改革等4个政策文件,安排2000万元奖励先进。严格落实“双减”政策,让学生和家长“轻装上阵”。加快推进区中医院迁建和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启用整合型数字化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和医保信息智能监管平台,优质医疗资源统筹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开展各类惠民演出300余场次,“陕北民歌进社区”惠及群众10万人次,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红色主旋律电影《一件棉袄》成功首映,献礼建党百年。全力筹备省十七运,举办各类体育赛事17项次,建成省级全民健身活力区。新增城镇就业8056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全面落实兜底保障救助政策,统筹城乡的低收入人口分层分类救助体系探索实践,入选全国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创建省级和谐示范社区2个,建成社区综合服务中心5个,顺利通过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评估。成功化解喜洋洋时代广场信访积案,积极稳妥处置凌霄广场历史遗留问题,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区。强化社会面治安管控,智慧防控提标扩面,全民反诈深入人心,病残违法犯罪人员收治中心建成投用。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开展“四项核查”,安全生产工作在负压前行中持续向好。

各位代表!面对2021年新冠疫情冲击,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广大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知重负重,医护人员闻令而动、冲锋在前,社会各界团结一致、共克时艰,全员核酸检测演练圆满完成,50个核酸采样工作室常态化运行,扎紧扎牢外防输入防线,为全市疫情防控作出了榆阳贡献,彰显了榆阳铁军的担当和榆阳人民的团结,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奋勇向前的信心和决心。

回顾过去五年,我们步履稳健、收获满满。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力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区上下凝心聚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榆阳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兴不能忘忧,安不能忘危。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前进道路上还有诸多问题和挑战。对标高质量发展,能源经济仍占主导,传统产业亟待升级,新兴业态体量不大,科技成果转化不够,民营经济活力不足,推动全面绿色转型任重道远。对标高效能治理,经济社会转型中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基层治理等领域问题时有发生,营商环境、行政效能、智慧监管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干部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工作作风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新挑战新要求。对标高品质生活,农村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城市短板问题依然不少,乡村建设和城市更新亟待提速,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盼相比还有差距,保障和改善民生还需持续用力。对此,我们一定直面问题、克难奋进,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发展思路

各位代表!我们已经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区十五次党代会科学擘[bò]画了榆阳奋进新时代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力谱写榆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战斗号角。新一届政府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加强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全力以赴把“规划图”“路线图”变成“施工图”“实景图”,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新时代,努力创造出无愧历史、不负人民的新业绩!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导向,以安全发展为底线要求,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大力弘扬延安精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奋力谱写榆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今后五年发展的目标定位是:全国进位、西部十强、全省前三、全市引领,争创资源型地区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四个新标杆”,努力打造生态优先、创新引领、协调发展的幸福榆阳。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3万元和2.9万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0亿元。

——坚持发展为要,奠定高质量发展坚实基础。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按照“三转三补”总体思路,依托现有产业园区和发展基础,坚持稳产、提质、育新、优能一起抓,全力构建多极支撑、链群发展、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抢抓榆林创建国家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机遇,稳步推进千万吨级现代化矿井建设,积极推进煤化工低碳化再造和循环化改造,合理布局风光储氢新能源项目,加快完善产供储销体系,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榆阳力量。紧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严格落实“双控”要求,以能耗强度和环境容量倒逼能化产业转型升级。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立足“一区七园”,打造铝下游、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销售服务、羊毛轻纺、现代智慧物流、新基建及数字经济、民用航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实施榆林古城保护开发、骨干景区提质增效、公共服务提档升级“三大行动”,坚持全方位推动、全部门协同、全要素保障,将榆林古城打造成为榆林旅游首站目的地,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坚持文化底蕴与市场导向相统一,建设和运营好陕北民歌博物馆、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等骨干文旅项目,全面提升游客的体验满意度和品牌认可度;坚持“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提升,推动基础设施再完善、要素保障再丰富、旅游消费再升级,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坚持改革开放,集聚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规划引领、项目带动、改革牵引,加快完善园区“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实质性推开扩权赋能、人事薪酬等综合性改革,着力提升园区的项目承载能力、配套服务能力、安全运维能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数字政府建设,逐步建立“审批高效便民、监管精准有效、审管衔接协同”新机制。实施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多措并举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千方百计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营造亲商重商、便民利企的政务服务环境。在数字化背景下,推动农业农村、国资国企、投资融资、财税金融、国土资源、要素配置等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推开“亩均论英雄”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运用市场化手段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持“市区一体化”发展理念,全面启动城市更新行动和古城保护开发,加快补齐中心城区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短板,持续抓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力打造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形象窗口”和中心城区“首善民生”。全面提升“一带一路”参与度和链接度,加强与中东部沿海城市群合作交流,高标准策划举办会展、赛事,推动特色优势产品走向国内国际大市场,全方位扩大榆阳对外知名度。抢抓产业链、供应链重构机遇,聚焦九条重点产业链,开展“链长制”招商,培育“链主型”企业,引进落地一批含绿、含金、含新的大项目、好项目,形成一批十亿级、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强化“全员招商”绩效考核,把招引项目落地率、开工率、进资率作为重要衡量依据,确保项目招得来、落得下、可持续。

——坚持三农为重,补齐高质量发展区域短板。以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完善“5+3”工作专班机制,推动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常态化抓好“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严守耕地红线,切实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统筹推进旱作农业发展、耕地质量提升、节水灌溉改造和撂荒地整治,粮播面积稳定在118万亩以上。大力实施“4+2+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一园区三片区多主体”现代农业布局,高质量建设榆阳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错位发展北部滩区、南部山区、城郊川道区三大区域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产业联合体、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以农产品加工业为核心,健全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链接中央厨房、直供直销、会员农业、休闲农业等新业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品牌强农计划,喊响叫亮“沙地上郡”区域公共品牌,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榆阳好产品。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科学编制村庄布局规划,推动村庄多元化、差异化发展。高质量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压茬推进示范镇村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榆阳模式”。全面推进乡村建设,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匠心绘制美丽乡村新画卷。

——坚持生态优先,绘就高质量发展最美底色。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山水林田坝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现代化道路。启动防止二次沙化行动和国土绿化五年行动,学习高西沟生态治理模式,大力实施“六大工程”,全力推进“三个百万亩”,加快构建“一区两翼三带四园五廊”生态布局,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48%,推动榆阳由“浅绿”向“深绿”转变。全面推进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化铁腕治污攻坚行动,坚决抓好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推动空气质量排名持续进位、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工业大宗固废和农村面源污染有效治理。坚持“四水四定”,全面推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三年内完成滴灌改造,助力榆林市创建国家级节水型城市。加快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统筹能化产业节能降耗,全面排查管控“两高”项目,大力推进林业碳汇建设,推动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严格执行“三线一单”分区管控,抓好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疏干水综合利用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绿色矿山、绿色园区、绿色企业,探索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与生态效益良性循环新模式,不断提高绿色发展水平。

——坚持民生为本,实现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保持财政支出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加快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建设更高质量的幸福榆阳、平安榆阳,让民生答卷写满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创业,用好创业中心与孵化基地,全力推动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持续办好职业教育、特殊教育,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启动教育质量大提升五年行动,高标准实施校建项目66个,有效解决群众关心的入园难、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持续深化医联体、医共体改革和智慧医疗体系建设,支持星元医院、人民医院、中医院提档升级,推动乡镇区域卫生院建设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标扩面,让群众就近看病更有“医”靠。倾力办好省十七运榆阳赛区赛事,新建一批“串珠广场”“口袋公园”,逐步完善社区“15分钟健身圈”,助力榆林市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全面提升社会保障能力,统筹完善养老服务、医疗保障、住房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慈善事业、殡葬管理、残疾人康养等制度体系。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不断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创新和完善应急储备物资供应体系。巩固拓展基层治理两个“国字号”创建成果,着力提升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矛盾纠纷调处、风险防范化解能力,让每一名群众都能感受到榆阳的平安祥和。

三、2022年主要工作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今年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重点实施八大行动:

(一)产业结构优化行动。提档升级能化产业。完成大海则、巴拉素2个千万吨级煤矿联合试运转,争取2000万吨产能核增批复,原煤产量保持在1亿吨以上。推动中石化大牛地气田乙烷回收、未来能化高温费托制化学品等重大能化项目合规建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计划,力争建成并网华能300兆瓦光伏、轩能48兆瓦风电等新能源项目。提速壮大新兴产业。高起点规划建设马合航空产业园,启动入园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地小熊飞机制造等示范项目,着力培育无人机物流、无人机制造、航空运动、航空培训四大主导产业。高水平打造新材料产业园,年内完成二期控制性详规编制和土地征收,7月底前建成投运二期标准化厂房,加快推进神佳恒远20万吨废铅酸锂电池回收及再生、新南桂10万吨铝棒等项目建设。高标准建设轻纺产业园,主动衔接榆林羊毛绒产业“11233”发展战略,规划“一园三中心”和配套保障房项目,建成第三批4栋标准化厂房,落地杭州万好仕进出口公司。高层次打造区域性商贸集散中心,持续推动京东共享经济产业园功能扩容、象道国际物流园运力提升,8月底前开工建设三科智慧农商城。提质发展文旅产业。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陕北民歌主题文化公园、榆卜界田园综合体、张家大院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推动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等骨干景区提档升级,完善生态停车场、智慧旅游平台等配套设施,争创2家4A级旅游景区。规划建设国家长城主题公园,启动建安堡、常乐堡文物保护开发,实施常乐堡至走马梁段复合廊道项目。打造10个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四季四景”示范村,以点带面撬动乡村旅游发展。高品位打造“五个一”形象宣传作品,借助抖音榆阳直播间等新媒体平台,助力提升“大美榆阳”对外知名度。推出一批精品文旅活动,推开全域四季旅游新格局,力争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0亿元。

(二)乡村振兴提效行动。构建现代农业新体系。推动榆阳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扩容增效,启动南区基础设施和农业会展中心建设,联合榆林学院共建现代农学院,建成投产明杰马铃薯深加工、恒生仓储冷链物流2个关键性项目,力争引进落地瑞丰葡萄风情小镇、净菜加工、菊芋综合加工等一批强带动项目。实施“4+2+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确保村村有产业、户户有产品、人人有事干。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成果,辐射带动全域发展羊子、马铃薯两大主导产业,白绒山羊、湖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80万只、50万只,马铃薯标准化生产达到20万亩。北部滩区重点发展2万亩大漠蔬菜、1000亩设施蔬菜、77万亩高产玉米、3万亩优质饲草,链接发展2万头优质肉牛,年内建成万头肉牛屠宰加工项目。南部山区重点强化17万亩大扁杏基地管护和3.8万亩山地苹果集约化管理,试点开展大扁杏嫁接改造和晚霜冻害防治。城郊川道区重点发展水稻、高粱、食用菌、小杂粮、中药材、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带动发展采摘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深化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产学研”合作,加强良种培育和动物疫病防控,试点“南果北种”,发展数字农业。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30万亩,推动农业生产机械化、高效化。启动“1+12+N”榆阳好产品形象店拓展计划,打造至少8个“沙地上郡”系列产品,让榆阳优质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激活农村发展新活力。紧盯“三落实一巩固”后评估要求,强化动态监测,建立防贫保险,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42.3万亩耕地确权勘误,持续推开“一户一田”改革,每个乡镇至少再新培育1个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让农民分享更多改革红利。启动补浪河、巴拉素、芹河3个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以点带面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严格落实地方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全面推行“田长制”,大力实施耕地产能提升行动,新建高标准农田7.2万亩,发展高效旱作节水农业14.8万亩,实施水涝耕地治理3.8万亩,建设农产品保鲜冷链仓储11万平方米。建设美丽宜居新家园。整合投入1亿元,统筹推进省级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区、乡、村三级联动创建,组团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全面发展北部“伙场经济”和南部“庭院经济”,3月底前出台政策,6月底前完成试点,12月底前全域推开。加快推进乡村建设,全面启动农村饮水“水质提升年行动”,11月底前投用大早路、耳沙路和260公里通村组道路,年内建成青云康家湾等13个就地移民搬迁项目。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实施美丽农居1500户、厕所改造5000个,建成投运污水处理厂10座、垃圾压缩转运站5个,健全完善长效化整治机制和常态化督查机制,推动乡村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转变。

(三)城市品质提标行动。高规格推进古城保护开发。按照“南塔北台中古城”空间格局,组建榆林古城更新大师工作营,创新采取“城市针灸”理念,渐进启动“百院计划”,探索打造“十二博物馆”“十二剧场”“十二民宿”,喊响叫亮“相约榆林·对话古城”文化名片。强力推进凌霄塔片区改造建设,7月底前交付使用,再现“笔墨纸砚”盛景。有序推进梅花楼片区改造建设,4月底前确定设计方案,7月底前开工建设,年内建成部分特色民宿。全面推进古城基础设施提升改造,8月初完成老街基础设施提升及绿化、亮化、美化工作,全力打造六楼骑街示范店及幸福灯光、景观花艺、巷道门楼等艺术文化体验场景。邀请大师设计古城民居样板,制定民居更新奖补办法,引导居民自主更新。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加快推动城市更新,梯次推进、滚动实施小西沙片区棚户区改造,6月底前完成文化北路两侧棚改征迁,年内完成文化路西等棚户区征迁、启动滨水西岸等安置房公租房建设;7月底前完成迎宾大道西延伸段改扩建工程,11月底完成文化南路拓宽改造、实现通车;12月份完成上年度62个老旧小区改造,6月底启动本年度33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同步完成中心城区90条背街小巷和1.1万个旱厕改造。大力发展城区街道经济,3月份出台激励奖补办法,更好发挥街道经济职能作用,为城市经济发展增光添彩。全域推开垃圾分类工作,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城镇第三方外包运营机制,推动环境卫生更优、生态环境更美。聚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引导城市居民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建文明城。

(四)生态环境提质行动。全域化增绿护绿。立足生态建设大提升,整合投入6.6亿元,启动建设森林集镇2个、森林村庄33个,完成“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27万亩,建设农田防护林带200公里,提升绿色通道200公里,实施枫情园等重点区域绿化120万平方米,完成退化林修复和荒漠化治理20万亩。探索种植马鞭草等沙地适生花卉,推动沙漠变花海。全面落实林长制,严格执行榆林市封山禁牧五项机制和榆阳区防火禁严令,不断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野生动植物多样性调查,全力守护榆阳人民的“生态福利”。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持续开展“卫片执法”检查和木材加工厂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推沙造地、巧立名目盗采砂矿等行为。大力发展林业碳汇,完善提升碳汇金融服务中心,支持华能陕西发电投资6000万元新造碳汇林3万亩,争取国开行贷款建设国有储备林10万亩,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科学化防污治污。持续推进铁腕治污攻坚行动,坚决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典型案例、反馈问题、信访案件整改,确保按时见底清零。抓紧抓实裸露土地管控、兰炭行业升级改造、臭氧污染防治等专项行动,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优良天数排名持续进位。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突出抓好入河直排口整治和“清四乱”,启动榆溪河下游30公里河道整治工程,确保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规划建设环保产业园,探索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加快推进袁大滩煤矿煤矸石综合利用等5个示范项目。系统化修复生态。倒排工期、强力推进矿井疏干水项目,榆横片区6月底前实现水上运动中心通水、年底前全线贯通,金麻片区6月底前实现全线通水,牛家梁片区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坚决落实“四水四定”,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严惩地下水超采行为,严控用水总量和强度。加快推进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实施黄河流域拦沙坝和坡改梯工程,启动尤家峁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李家梁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全面开展矿区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生态美丽和谐矿区。加快推进大面积悬顶治理和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启动建设矿区生态修复展览馆和榆林学院生态保护产学研基地,全面完成金鸡滩、杭来湾、榆树湾3个煤矿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试点。

(五)改革开放赋能行动。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完成榆阳产业园区机构整合和人员转隶,实质性推进产业园区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大力支持文投、城投、农投优化布局、盘活资产、做大规模、提升效益。抢抓机遇、全员发动,吃透政策、精准发力,切实打好争资争项主动仗。创新国开行融资合作,设立5亿元资金池,调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城市建设。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立以单位用地税收、能耗等指标为主的项目评价体系。坚持政策、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积极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借力秦创原榆林创新中心,谋划设立中试孵化基地,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落地榆阳。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以数字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治理能力提升。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信用体系建设,精准实施减税降费、资金直达、放宽市场准入等政策措施,推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榆阳实践”。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质量,逐步扩大综合窗口覆盖面,95%以上事项实现“一网通办”、80%以上事项实现“一窗办结”。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持民企国企一视同仁,助力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活跃发展。依托优势产业开展链条招商,运用“投行思维”开展“基金招商”,委托专业机构开展中介招商,借助异地商会开展以商招商,一事一议落实招商九条,每条产业链至少招引1户投资5亿元以上的头部企业,引资总额突破300亿元。

(六)民生福祉增进行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投入10.5亿元,实施校建项目12个,新增学位7920个。10月底前完成市职教中心迁建,调整办学定位,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常态化落实“双减”政策,提高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全面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组建新的教育联合体,创新推动66对学校发展共同体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健康榆阳建设。启动建设区疾控中心和朝阳路等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扩能提标金鸡滩等4个乡镇卫生院,持续推动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全面提升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能力。4月7日召开全区卫生健康大会,出台制度、人才、资金一揽子医改政策,全方位助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全力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快推进综合档案馆建设,实施南部山区广电信号提升和农村大喇叭全覆盖工程;打造基层文化场所31个、城市书房12处,完成各类惠民演出1000场。改造提升非遗展示馆,打造非遗小剧场精品剧目。全力筹备省十七运,6月底前建成乒羽、棒垒球、射击、轮滑4个场馆,精心承办10项赛事,助力谱写“榆林奇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高标准打造区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劳动力市场,促进培训与就业、求职与用工精准对接。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保障,促进农民工就业,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新增城镇就业8000人以上。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启动中心城区养老服务设施清零行动,建成投用33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全面加强普惠托幼服务体系建设,减轻家庭养育负担。积极推进殡葬改革,加快建设殡仪服务中心二期和四里沙公益性公墓。做好居民生活必需品、重要农副产品保供稳价,全面加强粮食储备,全民倡导节约粮食,守好群众的“米袋子”和“菜篮子”。强化社保兜底稳定功能,提升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比率和中低收入残疾人养老补贴,加快构建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

(七)治理能力提升行动。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坚持“六个导向”,夯实“四方”责任,落实“三三四”工作措施,扎实做好外防输入、内防松懈、人物环境同防,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坚固防线。坚持精准防控和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及时监测预警,加强物资储备,提升核酸检测能力,构筑全民免疫屏障。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开“七联七制”工作法,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施中心城区街道社区建设两年行动,建成投用沙河路、明珠路街道办公场所,压茬推进长虹路、建榆路等8个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信访工作,扎实开展信访矛盾源头治理多元化解创新年活动,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区。深化平安榆阳建设。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稳慎化解企业债务,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启动建设智慧公安和青云、芹河、补浪河3个派出所,推动“驼城义警”全覆盖,争创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和全民反诈,建成投用公共安全教育馆和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全面提高全社会安全法治意识。严格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监管,牢牢守住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深化智慧榆阳建设,打造应急指挥、交通安全监管、山洪灾害预警、气象监测预报等智慧化平台,不断提升应急指挥水平和救灾减灾能力。扎实做好征兵工作,有力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高质量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收官,加快推进散煤取暖、城镇燃气、道路交通、危化领域“四项核查”发现问题整改,扎实开展煤矿、消防、地质灾害“三项核查”,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八)政府自身建设行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体现在工作实效中。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主动接受区委全面领导,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思考和实践中增强“八项本领”、提高“七种能力”。强化法治榆阳建设,深化行政复议改革,让厉行法治成为政府工作的自觉。全面推行政府工作高效运行机制,不断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和干部执行力,对看准的事情争分夺秒、一抓到底,对部署的工作雷厉风行、马上就办。坚持“底数清、情况明、方法对、措施实”的工作方法,做到推动工作、解决问题心中有数、手中有招。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制度化、常态化,用心用情办好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回应群众关切。深化政务公开工作,强化“百姓问政”办理,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推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秉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强化预算管理,优化支出结构,“三公”经费“做减法”,民生保障“做加法”,用政府“紧日子”换取群众“好日子”。扛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统筹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自觉接受法律监督、监察监督、审计监督、人民监督,以“零容忍”态度严查窗口单位作风问题和群众身边微腐败,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入开展干部作风集中整顿,扎实推进廉政家风建设,大力弘扬“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培养忠诚、干净、担当好干部,共建创新、包容、幸福新榆阳。

各位代表,人民重托,使命在肩,唯有担当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奋力谱写榆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