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榆阳区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1年3月2日在榆林市榆阳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预算报告名词解释.docx

榆林市榆阳区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说明.docx

榆林市榆阳区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pdf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区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时期财政发展与改革回顾

“十三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区各级财税部门全面落实区委重大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榆阳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主题,持续不断狠抓财政收入,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政改革,规范财政管理,基本实现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政保障。

(一)攻坚克难,以整顿秩序为抓手,财政收入再攀高峰。五年来,财税部门面对宏观经济新形势,立足全局,积极应对,保证财政收入平稳增长。一是开展税费征管秩序综合治理,确保财政收入应收尽收。加强税源监控的技术管理,充分掌握税源家底,建立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执法监督机制和协税护税工作机制;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破难查漏税费整治工作,税费整治由阶段性工作转为常态化事务,由重点行业转向全面综合治理,五年来累计查补税费17.36亿元。二是政府股权管理取得突破。多方筹措资金入股19个煤矿企业,解决了金鸡滩煤矿股权等一批老大难问题,累计投入股本金16.18亿元,取得分红13.26亿元,为财政后续财源夯实了基础。三是加大非税收入征缴力度。完善非税征缴管理系统,将各类非税收入纳入国库统一管理,协调组织将各项非税征收管理移交至税务部门统一管理,进一步加强征管力度,五年累计组织非税收入36.31亿元。四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强与省市财政部门的联系沟通,摸透政策,找准方向,五年来,累计争取上级资金100.5亿元,累计争取债券资金30.36亿元,极大地缓解我区财政压力。2020年我区财政收入总量在全省县区排名第三,地方财政收入全市稳居第二,税收收入全省市辖区排名第一,财政总收入突破200亿元,是“十二五”末76.3亿元的2.6倍,年均增长21.26%;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0.3亿元,是“十二五”末24.3亿元的2.5倍,年均增长19.93%。

(二)发展经济,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财源建设厚积薄发。

“十三五”以来,始终把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坚持政策和资金双轮驱动,多措并举,精准发力。一是减税降费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清理规范对企业的各类收费,五年来,累计减免各类企业税费超过69.4亿元,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二是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出台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工作,多措并举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壮大,五年来,累计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亿元。三是创新投融资体制改革。历时三年打造出参控股29家企业、总资产规模达100亿的国有投融资平台公司,获得“AA”级授信;先后组建成立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基金公司,发挥政府融资担保公司作用,累计担保业务90多笔,担保金额8亿元,解决区域经济发展融资困境问题。四是提升精准招商水平制定出台《榆阳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实施办法》,设置7个精准招商组,成立4个招商联络中心,开展精准招商服务。五年来财政投入招商工作总计520万元,招商引资项目总计104个,引资总额2006.72亿元。五是支持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建设。五年累计投入37.7亿元用于支持能源化工、园区基础设施、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全区重大项目建设,三大园区服务功能逐渐完善,产业规模持续壮大,陕北民歌博物馆、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等一批全国有影响力的重点文旅工程精彩纷呈,打造出赵家峁田园综合体等30多个乡村旅游新业态,有力推动全区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三)保障民生,以预算管理标准化为准绳,支出结构持续优化。

“十三五”以来,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持续加大对民生方面的支出。一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一步加大中小学、幼儿园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投入,落实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教育支出从“十二五”末的12.9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4.18亿元,增长了87%,年均递增13.39%,教育质量显著提升。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兑现,大力开展社会救助,推进就业培训及残疾人康复等事业发展,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从“十二五”末的4.2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5.3亿元,增长了26%,年均递增4.76%。三是深化公共卫生体制改革。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对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设施设备投入,加大医疗人才引进,医疗卫生支出从“十二五”末的3.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6.1亿元,增长了60.5%,年均递增9.93%。四是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支农惠农补贴足额兑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业产业化不断发展,“3+2+X”农业新兴主导产业发展壮大,乡村振兴建设全面开启,“三农”投入从“十二五”末的7.96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4.8亿元,增长了1.86倍,年均递增13.21%。五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1.1亿元,坚持开发式扶贫与保障式扶贫一体推进,实现9324个贫困人口稳定脱贫、80个贫困村高质量退出。六是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约长效机制更加健全,制定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出台差旅费、会议费、国有资产配置、行政事业单位装修限额等规范性文件,有效控制全区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支出逐年下降,从“十二五”末的2238万元下降到2020年的2010万元,下降10.19%。“十三五”财政总支出由“十二五”末的40.9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82.7亿元,翻了一倍多,年均增长15.12%;民生支出由“十二五”末的33.13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66.48亿元,翻了一倍,年均增长14.95%,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始终保持在80%以上,财政保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四)提质增效,以财政改革创新为突破口,财政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十三五”以来,始终坚持不断深化财政各项改革,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迎接新机遇新挑战。一是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改革。全面编制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本预算,实行零基预算,建立预算编制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预算编制不断科学细化。二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营改增”税制改革,完成水资源税和环保税的费改税改革,积极向上争取煤炭资源税政策,资源税税率先后由6%提高至9%,2020年提高到10%,税收基础不断稳固。三是国库“财政云”改革全面推进在全市率先推进“陕西财政云”改革,财政资金实现全流程信息化管理,财政资金支付管理更加高效、规范、便捷。四是深化预算绩效改革。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由点及面,逐步推进,初步形成了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的链条式全闭环管理模式,预算绩效管理实现全覆盖。五是深化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完成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在全省首创出台《榆阳区事业单位公务出行保障办法》,成立榆林市榆阳区车辆运营服务有限公司,规范和保障事业单位公务出行;加快推进公务用车信息化监督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公务用车“全省一张网”联网监管。六是国有资管理更加规范。出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对全区国有资产进行清查核实并推行条码化管理,加大闲置国有资产盘活力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七是政府采购更加公开透明全面落实采管分离,规范采购方式,完成采购信息化建设,提高采购透明度,五年来,累计完成政府采购22.24亿元,节约资金1.35亿元,节约率达6.1%。八是积极推进基层财政所体制改革。全面完成乡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全区31个财政所已经全部成立,乡镇财政职能作用逐步加强,服务机制不断完善。九是创新区域发展投融资模式。加大PPP模式推广力度,五年来共策划包装PPP项目7个,纳入财政部PPP项目库管理项目6个,已落地实施项目3个,项目建设总投资共26.83亿元,充分发挥社会资本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十是财政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先后出台专项资金、预算绩效、债务管理、国有资产、政府采购、财政供养人员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财政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

(五)提升素质,以落实三项机制为引领,干部队伍干事创业能力不断增强

“十三五”以来,主动适应财政改革新挑战,制定《榆阳区财政局关于提升财政干部综合素质的意见》,提高干部服务意识和履职能力,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效能。一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建立财政系统科级以上干部定期集中学习机制,学习内容涉及政治理论、财政业务、国学文化等众多方面。二是狠抓干部素质提升。提出财政干部素质提升五年计划,与人社部门协调,增设专业技术岗位,激励年轻干部在原有学历和职称基础上进行再提升。五年来新增考取初级会计职称6人,中级会计职称14人,高级会计职称3人,专升本8人,考取研究生3人,中级职称占比由24%提高到26%,专业技术职称聘用人数由2015年末的23人增至2020年末的84人,聘用率由11.62%增长到46.41%。三是扩大会计培训覆盖面。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内容涵盖新旧会计制度、政府财务报告、预算绩效评价、陕西财政云操作等多方面知识,五年累计培训全区财会人员1万余人次。五年来,财政预算、集中支付、预算绩效、投融资体制改革、国有资产管理等各项工作均走在全市前列,获得全省财政系统“财政管理和改革工作”先进集体,全市优秀基层党组织、全市财政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五年来共获得省市区各项荣誉61项,连续8年获得全区年度考核优秀等次。

二、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区财税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区十四届四次党代会部署要求,认真落实区十八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的2020年预算草案,加强收入征管,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2020年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602964万元,完成区级预算数600000万元的100.49%,较上年增长15.73%,其中:各项税收收入预计完成482898万元,同比增长5.48%;非税收入预计完成120066万元,同比增长89.89%;上级补助收入预计252739万元,其中返还性收入5305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66339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181095万元;债券转贷收入11986万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券收入10862万元,再融资债券收入1124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6160万元;调入资金1051万元(政府性基金调入);使用结转结余资金23750万元收入总计预计为99865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完成826511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7.21%,较上年同比增长7.8%;预计上解支出52221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1266万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预计94879万元;调出资金35万元(调至政府性基金预算);结转下年支出预计23738万元,支出总计预计为998650万元,年终收支平衡。

预计全年全区“三公”经费支出2010万元,较上年下降7.37%,主要是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和公务接待费正常下降,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未产生;公务用车购置费380万元,较上年下降19.66%;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1350万元,较上年下降2.17%;公务接待费280万元,较上年下降9.68%。

一般债务情况:2020年新增一般债券10862万元,申请再融资一般债券1124万元,偿还到期一般债券1266万元。截止2020年底全区政府性一般债务余额170470.32万元。2020年,上级下达我区一般债务限额173463万元,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1333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较上年增长12.28%;上级补助收入预计6221万元;新增抗疫特别国债18951万元,新增专项债券31800万元;上年结余1466万元;调入资金35万元(一般公共预算调入),收入总计预计为79806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预计完成61161万元,专项债券还本支出16529万元,调出资金1051万元(调至一般公共预算),结转下年支出预计1065万元,支出总计预计为79806万元,年终收支平衡。

专项债务情况:2020年新增抗疫特别国债18951万元,新增专项债券31800万元,偿还专项债券16529万元,截止2020年底全区政府性专项债务余额136656.34万元。2020年,上级下达我区专项债务限额215359万元,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1824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预计完成11824万元,年终收支平衡。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计完成56043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计完成35841万元,当年结余20202万元,年末滚存结余预计109366万元。

5、专户非税收支及政府调节金使用情况

2020年专户非税收入预计集中政府调节金12875万元,预计使用历年结余资金12000万元,上年结转8090万元,全年专户非税支出预计28707万元,结余预计4258万元,2021年财政统筹使用。

6、盘活存量资金收支情况

预计盘活存量资金23000万元,全年支出预计20472万元,结余预计2528万元,2021年财政统筹使用。

  全区财政收支正在核实清理中,上级补助结算对帐尚在进行,最终数据将会有一些变化,待决算汇审编出后,将在2020年区级决算报告中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2020年财政主要工作

2020年,全区财政工作紧紧围绕“11255”奋斗目标,积极应对突发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圆满完成区十八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1破难查漏强基固本,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增长。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财税部门积极主动作为,坚持收入目标不变,任务不减,不断加强收入征管工作,财政收入实现逆势增长。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综合治理。成立领导小组,组建税务、财政、市场监管和公安四个工作专班,制定工作细则,建立各职能部门联合协调工作机制,实施信息共享,线索移交,按月调度,按季督办,确保综合治理扎实有效。二是聚焦突出问题,攻坚克难。落实金鸡滩国有煤矿股权注入问题,收回股权收益5063.5万元;协调市财政、榆神管委会和神木市财政局理顺西湾煤矿各级税收分享比例,签订确认书认定西湾煤矿区级2018-2019年税收分成1.12亿元,协调空港区理顺新区征地补偿费结算问题,遗留多年的老大难问题正在得到解决;是建立体制机制,固本回源。进一步理顺企业注册地管理,完成省级32户,市级10户,高新区76户,其他县区34户共计152户企业回迁注册登记工作;积极向上争取资源税、环保税、水资源税税收政策,2020年9月份,煤炭资源税税率由9%提高至10%;严查偷逃涉税涉费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6案8人,积极挖潜堵漏,清理欠税台账12项,累计补缴税款6.1亿元,确保应收尽收。四是加大非税收入征缴力度。认真梳理排查、挖掘、盘活非税收入资源并加大收缴力度,进一步完善非税征缴管理系统,协调税务部门和非税征管部门履行非税收入征管职能,全年完成非税收入12亿元,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

2支持发展多措并举,助力全区经济疫后重振。坚持把落实减税降费和疫情期间各项优惠政策作为刺激经济复苏和发展的催化剂。一是坚决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落实中省市区应对疫情的复工复产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等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累计为企业减免税费5.68亿元,对全区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中小微企业,落实减免房租政策,减免房租168万元,全力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和走出困境。二是认真落实疫情期间各项优惠政策。全面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二十五条措施,安排拨付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资金3500万元,落实轻纺标准化厂房入驻企业优惠政策;引导融资担保和融资租赁公司聚焦主业,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出台促进榆正融资担保公司支持实体经济十条措施,为52家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减收担保费245.85 万元;中实融资租赁公司为16户企业累计投放业务规模达3.79亿元;三是加大全区重点项目建设投入力度。区本级安排11.5亿元加大对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的投入,强力推进园区项目建设,完善重点园区水电路讯配套基础设施;建成麻黄梁地质公园、夫子庙文化五馆一中心等精品文化工程,培育文化旅游新兴业态,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四是用好用足债券资金。全年争取一般债券1.09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资金1.9亿元,全部用于疫情防控、重点工程、关键领域支出。争取专项债券资金3.18亿元,保障星元医院扩建和职教中心迁建快速推进。五是加大PPP投融资模式推广力度。策划包装PPP项目5个,纳入财政部管理库项目3个,规范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金麻片区疏干水综合利用项目和李宁体育运动小镇2个项目成功落地,充分发挥财政撬动社会资本作用

3优化支出民生为先,抗击疫情打赢三大攻坚战。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六稳、六保”要求,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选项。是全力保障疫情防控资金。严格按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强化资金调度保障,24小时值守做好资金划拨,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疫情防控经费补助政策,及时足额兑现医护人员补助、防疫物资、困难群众救助、隔离场所等费用,累计拨付各类疫情防控资金1.54亿元,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保障。二是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坚决贯彻政府部门过“紧日子”的要求,严把支出预算关口,全区一般性支出压缩15%,“三公”经费下降7%,非刚性、非重点支出压减20%,压缩财政资金1亿元,节约资金全部用于民生支出。三是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对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文化旅游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全区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66.4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0.43%。加快推进新建学校和小区幼儿园建设,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有力;落实提高普惠性民生政策标准,切实做好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工作;加大对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设备投入,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启动,各项民生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四是继续加大三大攻坚战资金投入。围绕全面脱贫攻坚任务目标,切实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资金监督和管理,不断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和水平,区本级安排扶贫资金3620.82万元,较上年增长43.7%,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持续开展城区散煤治理,实施城乡燃煤锅炉改造,淘汰超标排放老旧车辆,建成污染防治指挥中心,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加快存量债务化解,足额保障到期本息兑付,积极争取新增、再融资债券资金,缓释财政当期支出压力。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如期完成年度化债任务。建立举债融资负面清单,将债务管理纳入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考核范围,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4、服务“三农”激发活力,全力推动乡村振兴统筹发展。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2020年“三农”投入14.8亿元,全力推动乡村振兴。一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投入6.5亿元,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安全饮水、淤地坝、河堤整治、农村道路油返和通村公路安全防护项目建设,提升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启动塞上森林城造林绿化,开展河湖水环境整治清理,坚持生态宜居绿色发展新理念。二是支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投入3.6亿元,大力实施3+2+X新兴主导产业发展,山地苹果、大漠蔬菜、优质饲草三大优势种植业规模不断扩大,湖羊、肉牛、马铃薯全产业链基地加快推进,大力支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中药材、富硒作物、小杂粮、鸡、兔、鸭等特色种养殖业;打造“泛赵家峁”田园综合体等多个乡村旅游景区,促进三产融合发展。三是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投入2.3亿元,实施厕所革命改造公厕390多户厕5600多座,拆除老旧房屋3300多户,完成40个村圈舍分离,全力推进农村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项目,乡村环卫长效治理机制全面推行,持续推进十乡十村十件事和美丽乡村建设。四是严格落实惠农惠民政策。建立健全监管长效机制,搭建集中统一管理平台,将37项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全部通过“一卡通”方式发放,全年发放惠农补贴资金2.1亿元,直接兑付到人到户,规范补贴资金发放的流程,堵塞漏洞;稳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全年投保保费3568万元,累计为农户提供28.51亿元风险保障。

5、深化改革提质增效,创新引领促进财政管理精细化。始终坚持以改革为统领,不断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提升财政运行效能。一是全面推进“陕西财政云”改革。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抽调财政系统14名业务骨干下沉到全区352个预算单位进行辅导,确保2020年1月1日“陕西财政云”系统在全区全面上线运行,2020年通过“陕西财政云”系统支付资金91.72亿元。 二是全面深化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印发《榆阳区贯彻落实中省市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意见的工作方案》和《榆阳区区级预算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暂行办法》,将绩效目标申报作为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与预算同步编报、同步审核、同步批复下达、同步公开;加强项目绩效评审,预算评审实现全覆盖,2020年对213个项目进行了预算评审,涉及资金5.7亿元,审减资金5000万元,有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是扎实推进基层财政所体制改革。会同组织、编制部门制定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规范乡镇财政所机构设置,明确机构规格、编制配备、领导职数,调整优化乡镇财政所职责,全区3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财政所于5月底全部挂牌成立。四是建立财政资金拨付监管新机制。制定出台《榆阳区财政资金监督管理办法》,改革财政资金拨付形式,由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承担的项目资金,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实施主体和目标任务要求,财政将资金直接拨付到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杜绝二次分配,全年累计直拨资金达6亿元,减少了资金拨付环节,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基层要求,惠企利民资金全部实行资金分配、拨付、使用全链条跟踪,确保账务清晰、流向明确、全程留痕。五是深化公务用车管理改革。制定出台《榆阳区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租车付费标准》,成立车辆服务运营公司,改革公务出行保障措施,规范了全区党政机关公务出行租车行为,2020年5月份成立至今已节约资金176万元。六是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建立政府举债融资负面清单机制,严格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安排偿债资金4.5亿元,足额偿还到期债券本金和利息2.77亿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成功退出债务预警范围。是强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完成全区事业单位改革经费和资产划转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建筑设计院和驼城律师事务所事业单位转企改革;制定出台《榆阳区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会同审计部门对28户区属国有企业资产进行审核,摸清全区企业国有资产情况;牵头会同组织、人社、街道社区和中省市驻榆国有企业,圆满完成56户企业、2642人的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接收工作。同时,不断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全部采购项目报纪检监察机关备案,加快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全区政府采购全部实现网上全流程审批管理。

各位代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正视问题和困难。“十三五”时期,受经济下行、结构性产能过剩和减税降费等因素叠加影响,稳收入的压力持续加大,财政用于基本民生、环保污染治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疫情防控等领域支出需求不断扩大,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等支出刚性增长,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进一步增大;项目储备不足,各部门支出进度不平衡,一些部门绩效观念和主体责任仍需加强,部门过紧日子思想有所松懈,资金使用绩效有待提高;乡镇、街道财政所虽然全部挂牌成立,但受编制、身份限制,人员配备不到位,制度建设、业务培训等均有欠缺,基层财政服务能力较弱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三、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

2021年我区财政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区十四届五次党代会会议部署,以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围绕争创“四个标杆”,抓好“六大板块”目标,认真落实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积极财政政策,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强化税费征管,完善税源建设;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加大财政资金盘活和统筹力度,调整支出结构,优先保障“三保”支出和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强化预算约束,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切实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为榆阳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财力保障,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2021年财政预算安排意见

1.人员经费安排意见

全额预算单位的人员经费,按标准足额预算工资和津贴补贴支出;实行差额预算管理的单位,按财政预算比例预算人员经费;对行政事业单位调资、新增人员经费等作预留安排。

2.公用经费安排意见

2021年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具体安排如下:

(1)日常办公支出财政预算标准为:五套班子公用经费按实有在职财政供养人员计算,年人均22000元;检察院(未上划区级保障人员)、法院(未上划区级保障人员)、司法局按年人均28500元公用经费保障标准预算;预算单列的主管局、园区年人均12000元;下属全额事业单位按年人均5000元计算。

教育系统学校:城区、农村各学校按上级有关文件核定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计算,原则上使用省、市补助资金,不足部分由区财政预算。

乡镇人均公用经费20000元,结合乡镇公用经费系数确定。城区街道办事处年人均公用经费12000元,社区工作经费每个10万元。

(2)在车辆经费的预算编制上,对已经实行车改的单位,不再预算车辆经费,对车改后经审批保留的车辆,按原财政预算保留车辆数安排车辆经费,每辆车每年40000元(含保险费)预算。

为了贯彻政府过紧日子政策,严格落实中省市文件要求,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性支出,公用经费在定额标准测算基础上统一压减15%。

3.专项工作经费及项目支出经费的安排意见

工作及运转经费:本年年初预算比照上年水平,结合一般性支出压减15%的要求,按照全口径预算和一次性到位的原则进行编制,年初一次性预算到位,年中一般不做调整。

项目经费:项目经费安排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以“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聚焦“四个标杆”“六大板块” 新发展定位等重大决策部署,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全力保障好区委、区政府确定的高端能化、战略新兴产业、乡村振兴战略、全域文化旅游、生态环境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和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建设所需资金,确保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4.根据年初预算财力情况和《预算法》的要求,适度安排总预备费。

(二)2021年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亿元,较上年增长8.3%。上级补助收入22.7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9亿元(上年结转支出增设稳定调节金按原项目安排支出7.3亿元,上年预算内平衡结余资金1亿元,奖励补助转入预算稳定调节金0.7亿元),收入总量为96.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8.85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5%;上解支出6.2亿元,调出资金1.65亿元,支出总量为96.7亿元,年终收支平衡。

2021年,全区“三公”经费预算2365万元,较上年预算下降1.87%,其中:因公出国(境)费20万元,与上年预算一致;公务用车购置费600万元,较上年预算下降3.23%;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1430万元,较上年预算下降1.38%;公务接待费315万元,较上年预算下降1.56%。

2.基金预算

基金预算收入2亿元,上级补助0.2亿元,上年结余0.1亿元,调入资金1.65亿元,收入总量3.95亿元,基金预算支出3.95亿元,年终收支平衡。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94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94亿元,年终收支平衡。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5.32亿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4.1亿元,年末滚存结余11.54亿元。

5.专户非税收支情况

专户非税收入0.36亿元,使用历年盘活结余5.5亿元,总计5.86亿元;专户非税支出预算5.86亿元,年终收支平衡。

6.使用盘活存量资金安排支出0.4亿元

本年安排盘活各单位存量资金0.25亿元,使用上年盘活结余0.15亿元,全部统筹使用,主要用于原项目支出和同类民生项目的支出。

7.四户煤炭企业公益金收入安排支出0.5亿元

    本年安排四户煤炭企业公益金收入安排支出0.5亿元,全部统筹使用。

(三)2021年财政主要工作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年工作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全区财政工作将围绕区委十四届五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加强财政资源统筹,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财政服务管理水平,努力保障“十四五”时期榆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开局。

1、聚焦税费综合整治常态化,确保财政收入稳健、可持续增长。

持续用力开展破难查漏,加强收入征管,完善协税护税,扎实开展税费综合治理专项行动一是加强依法纳税管理重点加强大型企业依法纳税管理,解决产销不实、产销分离等原因造成的税收漏洞和流失问题,进一步核实涉煤企业城镇土地使用税计税面积和煤矿采空区、塌陷区实际面积,堵塞城镇土地使用税和临时耕地占用税的征收漏洞;严厉打击非法贩煤和偷逃税费行为,将税费征管秩序综合治理规程前置,堵塞潜在漏洞,降低事后稽查成本。二是抓好小税种管控力度。开展大型建筑业、房地产企业、餐饮住宿业、加油(气)站、建材市场、大型商场等行业的税源管理工作,规范大型综合商业体、集群产业聚集区集中收银等问题,解决跨区域经营注册、域内经营域外注册、外来施工、外来提供劳务服务等企业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形成的税收转移和流失问题,强化税源属地化管理。三是强化涉税案件的查处。利用大数据监管平台,强化征管措施,严查偷逃涉税涉费案件,打击虚开发票偷逃骗税工作力度,集中力量查处大要案件,营造风清气正良好税收环境,确保应收尽收。四是深化税收体制改革。建立耕地占用税网络信息共享平台,积极推动城镇土地使用税改革,配合做好非税收入征管移交工作;加强政府参股煤矿股权收益管理,按矿建进度分年度注资参股煤矿,按年度足额收回股权收益;整合4家代持股权国有企业,实现一个主体参股,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2、围绕“六大板块”发展经济,助力榆阳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以高端能化产业为重点,科学布局战略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全域文化旅游。安排重点项目资金13.5亿元稳固主体税源,培育后续财源。一是积极支持园区发展。把园区建设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安排三大园区建设资金6.16亿元,加快推动汽车产业标准化厂房三期、铝下游标准化厂房等配套设施,新建铝下一路、二路、三路及污水垃圾处理市政基础设施;创新发展新兴产业,启动高新区数字文化产业园建设和金鸡滩园区新材料产业孵化中心项目;加速推进建成智慧生活馆、运动主题公园、中医院二期、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等示范项目。二是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安排文化旅游建设资金1.8亿元,完善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和野生动物园二期建设,加强长城保护,启动建设镇北台长城公园,新建算盘博物馆、智慧榆阳展览馆等特色文旅项目。三是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安排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3000多万元,不折不扣落实好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加快民营企业市场主体培育,积极支持发展“互联网+物流”新型业态;实施融资担保风险代偿补偿,融资担保保费财政补贴,扩大融资担保规模;发挥融资租赁公司职能,拓展融资租赁业务,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四是优化营商环境,提高精准招商水平。持续推进减税降费,坚决杜绝各类违规涉企收费,坚决防止弱化减税降费政策红利;加大对招商引资的支持力度,落实招商引资九条优惠政策,提高招商引资精准度和质量;探索设立产业引导基金,聚焦支持能源转化、先进制造、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农业主导产业、智慧产业等“高精尖业态”,促进榆阳经济高质量发展。五是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紧盯“两新一重”和国家支持的重点领域,积极向上争取政策、争取资金、争取项目,充分用好专项债券政策,精心组织谋划、储备、申报一批稳投资、促消费、惠民生、补短板、增后劲的重大项目,切实发挥专项债券资金的投资带动作用。

3、落实财政支农惠农政策,支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按照区委一号文件精神,把“三农”工作作为财政资金安排重中之重,优先保障。一是支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保持过渡期内财政支持政策和资金规模总体稳定,安排脱贫攻坚专项资金3200万元,重点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乡村振兴底子差的地区倾斜;抓好长线扶贫,支持脱贫地区产业提升级;持续开展消费扶贫,落实兜底保障,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二是坚定不移做大做强“3+2+X”新兴主导产业。安排资金1.88亿元,支持山地苹果、大漠蔬菜、优质饲草三大优势种植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建百万只肉羊、万头肉牛屠宰加工项目,提高榆阳湖羊、优质肉牛饲养规模,推进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完善产业奖补政策,鼓励发展中草药、富硒杂粮等特色产业;三是全面推开乡村建设启动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安排资金3.63亿元,统筹推进镇川、鱼河、金鸡滩等8个重点镇建设,提升节点城镇的承载力、集聚力和辐射力;扎实推进农村宅基地腾退置换就地移民搬迁,建成首批20个示范项目;启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巩固深化“一拆三改、四区分离、五化同步”建设成果,全面补齐乡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短板;建成金鸡滩等4个区域垃圾分选中心,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处理、再生利用;加强乡村基础道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四是发挥财政引导撬动作用。支持农投公司与中盛、明杰、大地和中国农业高科技公司合作实施湖羊、肉牛、马铃薯和大漠蔬菜深加工项目,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全产业链建设。与省农担公司合作,实施融资担保风险代偿补偿,开展涉农项目、涉农企业融资担保,解决个体农户、小微涉农企业融资难问题。

4、持续加强基本民生保障,人民生活品质再上新台阶

落实中央过紧日子要求,按照省市部署,今年一般性支出保持去年水平,在定额标准上压减15%,切实做到压一般保重点,同时,建立民生支出清单管理制度,提高民生支出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安排教育支出6.62亿元,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新建学校建设,高质量建设榆阳高新区示范学校、区职教中心迁建等教育重点项目,优化学校布点;安排小区幼儿园回购经费,逐步收回民办幼儿园经营权,规范学前教育管理;加快补齐农村办学条件短板,提高全区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安排社会保障支出3.1亿元,提高农村幸福院运营补贴,实施农村幸福院暖气改造和购置洗衣设备,提高保障服务水平,开展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足额保障城镇居民医保、低保、居民养老、贫困救助、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残疾人生活补贴等各项补贴,切实做好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工作,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提升健康榆阳水平安排卫生支出1.87亿元,加快推进中医院迁建项目,打造全国一流的综合性中医院;加大公立医院医疗设备和人才引进投入,进一步整合优质医疗资源,加强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支持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基层医疗资源扩容升级,持续深化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提升健康榆阳水平。同时,预留疫情防控专项资金3000万元,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四是支持文化事业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安排文化事业产业发展专项经费0.67亿元,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加强旅游产业市场主体培育;支持民歌博物馆图书、音像等文创产业制作,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推进文化旅游场馆和景区景点提质增效;继续支持“大美榆阳”系列活动,发展民宿和研学经济,促进乡村旅游全面升级。同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安排专项经费3.14亿元,加大林业生态投入,持续开展“塞上森林城”造林绿化,狠抓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落实禁烧烟煤、企业污染达标改造、道路喷淋降尘等专项资金,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

5、始终坚持改革创新驱动不断健全财政管理体制机制。

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升财政治理能力和水平。一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大财政资源统筹力度,实现政策集成和资金协同,清理到期专项资金,完善预算编制负面清单,集中财力办大事;按照预算管理一体化要求,压实预算单位主体责任,实行项目资金管理直达机制,各类资金全部实行资金直达项目实施单位。二是强化预算支出管理改革。以“陕西财政云”为支撑,夯实项目库建设,提前做好项目谋划,推动项目实施,加快支出进度。6月份仍未制定实施方案的项目建议调整,9月份仍未落实实施方案的项目资金财政收回统筹使用。严格落实支出进度考核办法,通过绩效监控、人大联网监督、审计督查,强化支出进度,提高预算执行率。三是深入推进绩效管理改革。全面实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做实做细做全预算绩效目标,扩大监控范围。对重大政策和项目实行全周期跟踪问效,建立动态评价和清理机制。健全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改进管理、政策调整的挂钩机制,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四是推进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日常管理,加大闲置国有资产盘活处置力度,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深化区属国有企业监督管理,探索制定区属国有企业分类管理的具体考核办法,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五是创新资金使用方式。树立投行思维,坚持市场化、法制化方式,加快推进基金设立和投资运作,规范PPP发展,撬动社会资本;加快投融资平台项目包装,快速进入资本市场,支持全区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六是健全政府性债务风险管理机制。安排偿债资金5.1亿元,积极偿还到期债务,稳妥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加强常态化债务风险预警监测,严格执行政府举债融资负面清单,强化新增隐性债务问责,规范政府举债行为。七是完善基层财政所改革管理制度。持续推进乡镇、街道办事处财政所体制改革,配齐基层财政所干部队伍,规范管理制度,提高基层财政管理水平。八是全面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围绕构建覆盖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监督的体系目标,建设科学决策、规范运行、严格监管、公开透明、绩效评价、责任追究的财政资金监督管理新机制;积极推动财会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审计监督等贯通协调,加强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  

6、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党建引领实现财政治理新效能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组织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弘扬延安精神,创新学习机制,突出“关键少数”和年轻干部,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砥砺党性初心、忠诚履职尽责的思想自觉和实际行动;加强党建基础工作规范化,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严格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强力推动财政系统党建质量全面提升;继续加强财政干部素质教育,围绕财政政策改革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类培训,全面提升全区财会人员和财政干部的业务素质;探索建立全区财会人员考核鼓励激励办法,注重在重大事项、工作一线考察干部,强化日常考核、分类考核,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导向;强化意识形态和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廉政建设,紧盯财政权力运行各个环节,加强内控制度执行,增强财政干部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促进廉洁公开透明履职。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做好今后的财政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区人大监督,虚心听取区政协意见建议,勇立潮头、迎难而上,为谱写新时代榆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